光明日報記者蘇雁光明日報通訊員張運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舉行。國內外600余名嘉賓齊聚一堂,以“運河城市遺產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共議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共謀世界運河城市合作發展。
聽著揚州清曲,跟著民俗逛古城。七夕佳節,揚州古城仁豐里,點茶繪巧、投針驗巧、引線乞巧……悠長小巷,非遺傳承人們以刺繡、點茶等元素為依托,呈現傳統文化的時代新貌。一對對情侶在體驗非遺的同時,也把綿長的文化帶到了更遠的地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論壇期間,中外嘉賓一致通過《世界運河城市遺產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揚州倡議》。“加強運河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努力保持其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文化的延續性”成為全球運河沿線城市的共識。
作為運河原點城市,揚州堅持系統性保護、活態化傳承運河文化遺產,把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和生態環境提升,與古城保護修復以及文旅融合、綠色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切實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重大使命。
“文化是運河的靈魂所在。”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主席、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說,科學利用是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揚州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水平打造世界級文化遺產旅游廊道,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示大運河的千年底蘊和時代價值。
論壇期間,世界運河城市生態保護和修復典型案例首次發布,為各國運河城市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鑒示范。
倡議提出,要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牢固樹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生態,持續改善運河生態環境質量。
河清則城美,水活則流長。近年來,揚州以“綠”為妝,在全國首倡并規劃建設了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態大走廊,多措并舉,還城市綠水青山。2022年,揚州被評為“運河城市實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樣板城市”。如今漫步在大運河畔,樹林成片、河水靈動,生機勃勃。
“今天的大運河更成為世界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為世界各國加強運河保護治理提供了經驗和借鑒。”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司長陳立介紹,近年來,中國秉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加大對運河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努力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新時代,大運河持續發揮著中國水網主骨架和水運大動脈的重要功能。
“大運河是涌動的經濟動脈。”論壇上,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說,江蘇將在壯大這一動脈上探索新經驗,更好發揮運河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創新創造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世界運河文化的共性特征。倡議提出,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新產業、新人才、新社區協調發展,形成良好城市創新生態。
近年來,運河沿線城市紛紛采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運河文化,激發市場效能。在科技與創新的賦能下,傳統文化越來越酷炫,“聽得見、看得著、可觸摸”的新業態也推動了文旅市場強勁復蘇。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8日04版)
關鍵詞: 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