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文化融媒與城市未來論壇活動現場。程林 攝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長王世明致辭。程林 攝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作主旨發言。程林 攝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致辭。程林 攝
11月26日,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城市報主辦,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承辦,中國傳媒大學融媒體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的“首屆文化融媒與城市未來論壇”在北京舉辦。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長王世明,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仲呈祥,中國跨國公司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笑宇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王世明表示,用文化強大中國心,用融媒圓好中華夢,要注重以下三點。一要凝聚思想。注重融媒體建設,用好融媒體平臺,實現人心的凝聚,中國力量的凝聚。二要把握意見?,F代傳媒巨大的信息量容易掩蓋文化的本質。以文化強大中國人心,用融媒做好文化傳播,要特別注重處理好“少”和“多”的關系,要特別注重把握意見,要特別注重向文化的深層次思考。三要不忘初心。初心的底色就是“勤善”。做好文化融媒,最本質的就是要發揚中國“勤善”,要把握好中國初心,用融媒強大中國心。
段鵬表示,近日,科技部、教育部批復依托中國傳媒大學建設“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需求、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強化科技支撐的重要舉措。作為中國傳媒人才的搖籃,中國傳媒大學培養了大批專業性人才。學校將緊抓融媒體發展機遇,推動傳統傳媒教育向智能傳媒教育轉變,開創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詹國樞認為,融媒體有三大優勢:從形態看,有利于打破媒體界限;從操作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發揮綜合優勢,形成媒體聯動矩陣。政治形象、經濟形象、歷史形象、文化形象是城市形象的四大要素。增強標志性辨識度和增強自豪感、自信心是打造城市形象的兩大著力點。
仲呈祥說,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及明代思想家王陽明。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建設十分關鍵,是把王陽明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思想財富、文化財富進行優化配置、深入挖掘的重要平臺。處于文化融媒新時代,建設美好的城市就是要堅持習總書記強調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使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張笑宇說,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精髓,跨國公司是文化的傳播者,經濟的合作者,社會發展的支柱,也是引領人類科技進步的前驅。文化傳承和發展需要融媒的推動,也將進一步促進國家文化多元化發展。
會上,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與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簽署了“世界一流企業品牌研培課題”等合作協議。
主題論壇上,圍繞“文化融媒驅動城市更美好”“未來世界城市標準是什么”的主題,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彥平,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亮,中國名牌雜志社總編輯周志懿,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院長周月亮、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徐輝、智能融媒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永賓,中國中文衛視臺臺長袁勇,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及區域標準化研究中心主任陶嵐,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主任周曦民和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候衛星分別作了主旨演講。
劉彥平建議,城市品牌影響力是在特定地理空間和認知空間范圍內,一個城市在文化、旅游、投資、宜居和形象傳播等方面的競爭力、話語權、吸引力和輻射力的綜合體現。城市品牌是最具綜合性和可持續性的城市影響力。品牌統領下,城市價值彰顯與價值突圍明顯,提升城市軟實力和硬實力,建設城市品牌發展生態,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路徑,以美好生活建設為抓手。
常亮作了《未來城市的愿景》主旨發言中認為,城市的本質是“市”,發展靠創新驅動。融媒的特質是“新”,未來融媒與城市“新新相融”,才能欣欣向榮。常亮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多個大城市描繪了愿景,認為,建設全球城市是中國頂級城市的新追求,城市都想爭做全球資源配置的樞紐。為此,他支招,要用“剛柔密大、理性感性”規劃、策劃未來,統籌進行城市品牌建設。他強調城市如果不活在未來,必活在過去。
周志懿在《品牌生態與城市發展》主旨發言中說,城市發展必須打造品牌生態,合理科學的要素配置,以及品牌經濟的強力打造應該作為品牌生態培養的核心方面,再輔以社會層面品牌意識的培育和氛圍培養,通過典型突破、權威認定、新媒體互動傳播等手段,一個良性的品牌生態將會形成。“城市的品牌生態須具備迭代性、自控性和包容性三大特征。城市管理者對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必須以品牌為統領,以品牌為目的,輔以專業化的建設手段,打造城市品牌生態。”他說。
周月亮提出,融媒體從“心”出發。心學研究心本體,媒介研究心之用。經過科學的洗禮,心學才能融入新時代。媒介是工具,工具再精美也不能完成器官的作用。融媒體的本質在“融”,融在“通”,就像美學的通感。媒介是器官的延伸,如果各種媒介都由心來支配,融媒體從心出發,把心放大,才能為人服務,真正達到心物一元。
徐輝介紹,文化是城市的魅力,城市也是文化的載體與媒介。一個媒介能否突處出來成為媒體,與人的需要和自身有獨特的魅力有關。文化與融媒體的結合,有助于更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的需要,使城市更加有魅力,煥發新的生機。
王永濱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打造“四全媒體”。他建議,注重“渠道為王,內容為本。協作共享,因地制宜”。在協同共享優化目標方面要注重“共治、可信”,實現資源的高度匹配,為城市未來的發展助力。
袁勇表示,融媒體就是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克服了單一媒體存在的弊端。融媒體可以更全面地把中國介紹給世界,把世界介紹給中國,為城市更加美好作出貢獻。
陶嵐認為,隨著我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等城市標準化先行先試政策陸續出臺,全國許多城市以標準化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已成為支撐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治理工具。她強調,有形的標準應該結合無形的文化,通過塑造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最佳實踐,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周曦民提出,就人工智能及賦能融媒體發展方面,以人工智能為平臺,努力實現人機耦合,提升傳播效率,是當前媒體面向未來前瞻而務實的發展方式。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線索發現、信息采集、內容生產、內容分發、效果反饋等多個環節。所以,要掌握手中數據的“核動力按鈕”,成為融媒體行業思想、發現和價值的“策源地”。
候衛星認為,文化融媒助推旅游事業發展,旅游的興起助推城市的發展;而文化融媒作用于旅游,對城市的發展將會有更大的助推作用。城市未來發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要高度關注,正確引導,認真提高,充分利用,使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張巖介紹了商丘古城后,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愿意在商丘舉辦第二屆“文化融媒與城市未來論壇”,以推動商丘打造全球研學游基地。
此次會議通過主旨演講和若干議題研討,旨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四全媒體”的新理論,探索融媒體時代下內容生產的新組織、新模式、新業態,研制《品牌評價 城市》國際標準,開啟文化融媒在城市未來發展應用領域的新局面。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金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與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余潤德主持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