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紐約的國際貿易法院,將美國政府和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告上法庭,希望能夠裁定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關稅的做法非法,并讓其退還特斯拉已經支付的稅款,包括利息。
特斯拉在訴狀中表示:“美國貿易代表所列征稅清單既武斷且任性,因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沒有提供有意義的評論機會,沒有在作出決定時考慮相關因素,也沒有在發現的事實與實際情況之間建立合理的聯系。”
此外,該訴訟還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代理專員馬克·摩根列為被告。
過去兩年中,特朗普政府曾經四次對中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涉及商品總價值約5000億美元。
馬斯克發起訴訟的原因之一,是企業的財務壓力。
7月底特斯拉發布的財報顯示,在過去連續四個季度中,特斯拉都實現了盈利。這在特斯拉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與此同時,馬斯克一直希望能夠降低特斯拉的價格,前不久他剛剛宣布,要造出2.5萬美元的汽車,讓電動汽車進入更多的家庭。
此外,他還表示,特斯拉不會放棄年產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這意味著,2020年特斯拉的產量將比上一年增加36%。
特斯拉要實現以上目標,削減成本必不可少。
相關數據顯示,關稅風波使得特斯拉的零部件進口成本高企。
2018年,特斯拉就曾對關稅加征影響進行了評估,僅當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毛利潤就減少5000萬美元。
和特斯拉一樣受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影響的,還有沃爾沃、福特和梅賽德斯-奔馳等汽車企業。
數據相示,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3萬家,國際主要汽車零部件企業都已在中國設立生產和研發基地,目前全球汽車制造企業已經很難繞開中國零部件供應鏈。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加征關稅導致汽車生產環節多出來的成本,在市場消化的過程中,需要供應鏈兩端共同承擔。
加征關稅影響的不僅是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也大大加重了在美汽車制造企業的成本。
出于同樣的原因,目前,美國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訴訟大軍中,分布在眾多行業。
這其中,既包括家得寶公司、沃爾格林公司等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大企業,也包括一些服裝企業、吉他制造商、高爾夫設備制造商等小企業。
有報道稱,目前已經有3500家左右的企業,起訴了美國政府對華關稅政策。
有分析認為,在這些訴訟的背后,實則反映了特朗普代表的美國部分希望“去全球化”政治勢力,與以跨國企業為代表的繼續推動“全球化”力量間的博弈。
就在前不久,世界貿易組織裁定,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
世貿組織稱,美國并沒有提供證據證明所聲稱的中國不公平技術竊取和國家補貼。當時,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辯稱,美國必須 “對不公平的貿易行為進行自我防御”。
現在,大批美國企業對美國政府發起訴訟,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還能稱得上是在“自我防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