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為你服務的義務嗎?”10月17日,隨著這句話從一位男士的口中說出,“高鐵不文明行為大賞”又增添了一項——不給內側座位旅客讓行。
從網上視頻看,當天,在一列運行中的高鐵上,一位男子坐在三人座位的中間位置,他身前的行李和放下的小桌板讓內側座位的乘客無法通過。當內側乘客提出“你這樣別人怎么進去”的疑問時,男子表示他坐的是自己的位置,沒有多占地方,隨后又說“怎么過去是你的事情,不要問我”,并態度惡劣地反問“你難道智商有問題嗎?”最后,男子甩出了本文開頭的那句話,認為自己沒有“讓行”的義務。
這段視頻發布后引起了廣泛關注,有網友認為視頻中的男乘客太蠻橫,也有人猜測是否在視頻錄制前乘客間發生了別的不愉快,才導致了男子如此行為。很快,12306官方回應:過道是公共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男子無權阻止內側乘客進出,協調不成可以由乘警介入解決。
無論前因如何,男子堵住通道是既成事實。高鐵給人們出行帶來了便利,但似乎也給乘警新增了工作量:從霸座到扒著車門等老公,到高聲外放音視頻,再到這次的不讓行,都需要他們介入、阻止、解決。
今年5月,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的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條明確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換句話說,霸座已經是真真切切的違法行為了。
乘警也好,法律也好,所能起到的更多是威懾作用。法律再完善,也不可能把每一項不文明行為都寫進條款,何況有些人在這方面的“創造力”不可估量,法律根本跟不上節奏。今天霸座違法了,明天就會有人堵著不給內側乘客讓行,并且還能理直氣壯地問:“我這樣有毛病嗎?”如果說占了別人的位置是顯性的霸座,那么堵住通道不讓乘客坐到對應位置上,堪稱一種隱性的霸座。
何況,民法上還有相鄰關系的概念,簡單說就是鄰里之間有團結互助、與人方便的權利和義務——如果你家門前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那么你就不能在門前設障阻擋我經過,否則即構成了對相鄰關系的侵犯和違背。由是觀之,涉事男子恐怕還真有為“鄰居”乘客讓行的義務。
減少高鐵或者地鐵、公交車上的不文明行為,最根本的是要讓更多人有私域與公域的界限感。在私人空間,你當然可以怎么舒服怎么來;但在公共場所,則要遵規守紀、與人方便,同時盡量不給人增添不便。這不僅關乎禮貌,還關乎素質。
前不久,上海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剛滿一歲的孩子搭乘飛機,因為擔心孩子哭鬧給同艙乘客添麻煩,這對夫妻為每位乘客準備了耳塞和糖果,還附上了一張貼心的小紙條。
這件事被報道后,有網友指出多年前國外就有類似新聞,這對夫妻只是效仿而已。是效仿又怎樣?這樣的效仿“不香”嗎?我倒覺得,這不容易、很可貴。“公共場合的熊孩子”是常被討論的話題,從最開始以“孩子還小”為由的縱容,到后來越來越多的父母會提前教授并規范孩子的舉止,其間的進步有一部分就要歸功于社會對正確帶娃方式的宣揚和一些家長的效仿。如今,效仿又前進了一步,前進到有人愿意付出更多,讓陌生人更方便的程度。
好的素質需要法律作基石,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許多如上海這對年輕夫妻一樣的人做示范。
網絡時代,叫嚷著“沒有服務義務”的男乘客及其蠻橫無理的“同類們”,除非想以“自黑”的方式出名,否則絕對得不償失。給這些人“見見光”“消消毒”,對于助推文明、倒逼素養,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