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恒溫動物,幸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道,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恒溫動物,源于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后生存下來的經歷。
這次發生在二疊紀—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導致多達95%的生命喪生,包括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極少數幸存者面臨著一個動蕩的世界,反復受到全球變暖和海洋酸化危機的打擊。四足動物突觸類和始龍類幸存了下來,分別成為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
古生物學家已經在這些三疊紀幸存者身上發現隔膜和胡須,這是它們變成恒溫動物的證據。哺乳動物祖先從三疊紀開始就有毛發的證據曾被懷疑了很長時間,但最近,恐龍和鳥類祖先羽毛早期起源的證據被曝光。三疊紀的突觸類和始龍類的骨結構也表現出恒溫的特征。
本頓團隊觀察了數百個腳印化石的樣本后驚訝地發現,所有中型和大型四足動物都是在二疊紀-三疊紀從伸展狀態轉變為直立姿勢的。而且這種姿勢的變化是瞬間發生的,不是在數千萬年里慢慢演變的。
本頓解釋道,現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都是四肢伸展的動物,它們的四肢部分是側著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有直立的姿勢,四肢就在身體下面。這使得它們跑得更快、更遠。直立姿勢讓恒溫動物具有了很大的優勢,但要比變溫動物吃更多的食物來控制它們的體溫。
如今,恒溫動物可以生活在地球上包括寒冷地區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在晚上,它們也仍然活躍。它們還表現出“父母悉心照料喂養嬰兒,教會它們復雜行為方式”的能力。
本頓教授補充道,二疊紀—三疊紀是地球生命史上一個非凡的時期。期間發生的大滅絕事件,造就了鳥類和哺乳動物吸收熱量保持體溫恒定的獨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