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多位少,醫院停車難的問題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這讓不少患者和家屬頗感煩惱。近日,記者赴多地進行了采訪調查。
就醫早高峰,醫院門口排起長長的車隊
10月19日上午9時45分,某城市一家大型醫院門口,等待進院的車輛排成了一條300多米的“長龍”。車隊中,多名交警和保安維持秩序,不少司機搖下車窗,不時探頭觀望。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真是沒脾氣。”車主吳剛排了一個多小時,終于蹭到了醫院停車場門口。早上7點多,他帶著患病的妻子從家中出發,原本想著早點出門能避免排隊,沒想到醫院這時已經車滿為患。
在這里,醫院停車難成了“老大難”問題。記者當天上午跑了該城市市區的5家醫院,家家門口都排著長隊。上午8時25分,在另外一家醫院門口的公路上,排隊進院的車輛和早高峰的車輛擠作一團,手機地圖上將近400米的路被標記成了代表嚴重擁堵的深紅色。
“院內基本上沒有停車位了,走一輛才能進一輛。”這家醫院的保衛處處長說,醫院現有各類車位1千多個,而每天有五六千輛車開過來,尤其是早上7時至8時的高峰時段,就有900多輛車等著進入醫院,“一般情況下,8點之后,停車場可供就醫車輛停放的車位數就不足200個了”。
早上8點多,交通早高峰時段,也是醫院門診人流最集中的時段。在某城市市中心的一家醫院大門外,由東向西的外側車道上,需要穿過連續不斷的非機動車流才能開進院門的車輛排起了長隊,中間還夾雜著臨時停車下客和未看清標識急于駛離或駛入的變道車輛。另一家醫院大門外,“車位已滿”牌子早就掛了出來。輔警和醫院保安看到車輛就馬上揮手要求駛離,但還是不斷有車輛靠近詢問“有沒有車位”。
“病人本來就不舒服,行動不方便,乘坐公共交通不放心。自己開車吧,醫院里停車位很少,周邊還都是單行道,找個車位經常要轉好幾圈,有時候不得不停到一兩公里外再走回來,停在路邊要是違章會被拍照罰款,真讓人頭疼。”開車帶父親看病的田女士說。
大醫院多在市中心,停車位十分有限
記者在某城市采訪時發現,不少知名三甲醫院都集中在中心城區,院區寸土寸金,可以調劑的車位十分有限。周邊多是老舊居民區和窄小馬路,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幾乎是這些醫院共同面臨的問題。
據介紹,醫院車位緊張問題凸顯首先是因為門診和住院病人近年來持續增加。該市某醫院在寒暑假就診高峰期每天接待患者和家屬高達2.5萬人次,但院內幾乎沒有停車條件,門口道路僅兩車道寬,早晚高峰的機動車流量最高達到每小時650至700輛,超過400輛次的停車需求無法滿足。
很多市民選擇將車停在醫院周邊的停車場。帶孩子來一家醫院兒童門診看病的張先生把車停在了旁邊一家賓館的停車場,“雖然收費貴些,但總比在醫院門口排長隊強”。類似情況在該市幾家大型醫院也都普遍存在,周邊不少單位的停車場成了醫院的“候補停車場”,給本單位停車帶來了很大壓力。一家醫院附近賓館的保安介紹,賓館停車場里停的車有70%以上都是去醫院的,有時候客人來了都找不到停車位。
“醫院停車難主要癥結還是因為目前各家醫院總體配建的停車位太少。尤其是一些位于市中心地段的醫院,用地本就有限,所以設計預留的車位也不多。” 清華大學交通工程與地球空間信息研究所所長李瑞敏表示,近年來,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醫院停車配套設施未能及時跟進,停車難題也逐漸凸顯。
“患者就醫時間分布不均也加劇了停車難的問題。”李瑞敏說,“去醫院就醫存在明顯的早高峰現象,大家都有趕早不趕晚的心理,造成早高峰時段醫院停車需求量很大,這也加劇了醫院停車難的問題。”
改善硬件設施,也要在提高效率上動腦筋
為了緩解醫院停車難問題,不少醫院著力從內部挖潛。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保衛處處長邱網妹看來,解決停車難題的根本之道在于增加車位,提升硬件設施。
中山醫院是上海中心城區各大醫院中,患者就診停車體驗相對較好的一家。該院啟動一路之隔的東院區建設時,設計了三層地下車庫,其中80%為立體式停車架。2014年,東院區建成后,醫院一下子新增對外開放車位600多個,加上西院區原有的100多個車位,“停車難”問題得到了充分緩解。據了解,醫院正在建設的三期工程,預留的地下車庫面積更大,預計開放后,停車將不再那么難。
武漢市不少醫院也在建設大型停車庫。比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前不久就開工建設一個地下兩層停車場,預計明年9月底完工,將新增近400個停車位;中南醫院也在建設地下車庫,共3層約400個車位,而且計劃在5年之內還要修建多個地下車庫,爭取讓前來就診的車輛全部停放在地下車庫。
但建設停車庫不僅施工周期長,而且需要占用不少建筑面積,一些醫院地處鬧市,用地本來就很緊張,大規模建設停車庫不太現實,于是在停車位的分配上動起了腦筋,有的取消職工院內停車優惠,轉而在外租用停車場供職工停車,把更多的院內車位留給患者。還有的在疏導車輛快速通行上下功夫,減少車輛出入擁堵時間,比如增加交通引導人員、增加內部標牌標線、加設手機掃碼支付設施、設置即停即走臨時車位等。
據武漢中南醫院保衛處處長汪德斌介紹,中南醫院規定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職工車輛在醫療區停放也跟社會車輛一樣計時收費,醫院則在附近一個劇場的地下停車場租了200個車位,供員工停放車輛,每月給予一定停車補貼。
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與職能部門加強合作
緩解“停車難”,改善醫院及其周邊秩序,除了醫院加強管理、多措并舉外,還需要交管、城管等部門的通力合作,科學規劃,精細管理。
上海市的中山醫院有近800個停車位,但工作日基本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2019年,醫院共停放社會車輛超過90萬輛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2500輛次,比2018年上升了11%。為了維護良好的停車秩序,醫院聘用的200多名保安,地下車庫就占了一半。每名保安人員都配備了對講機,及時與出入口保安及車庫主管聯系,哪個區域有車輛離庫、是否要采取分流措施等信息都能及時傳遞。
為了化解醫院周邊的交通擁堵現象,中山醫院與上海徐匯區交警支隊聯合成立了交通輔警中山班組,與當地楓林派出所合作建立警務室,與所在社區楓林街道攜手,對醫院周邊區域實行綜合治理,將周邊5條馬路設計成單行線,使車輛環繞醫院按順時針行駛,確保交通井然有序。
中山醫院保衛處副處長徐治國告訴記者,一般早上是入院車輛集中的時段,下午4點以后離院車輛較多。根據這樣的特點,他們對道路出入口實行分時段管理,早上作為入口,分擔車輛積壓問題;下午離場車輛增多時,就調整隔斷,入口變成出口。
治理停車難,大數據也是重要助力。近兩年,上海徐匯、靜安等區先后建起城市綜合治理信息數據平臺,今年8月底打造了統一的“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目前已有89萬個車位接入,三甲醫院周邊的街面道路和停車位信息是其中重點。徐匯區天平街道還開發了“天平家園·五官科醫院停車引導系統”,通過預約短信和現場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市民能及時獲得停車指導。
“有關部門應加強公共交通與醫院之間的銜接,合理設置公共交通站點,增加運營路線和車次,鼓勵就醫者通過公交或地鐵等方式出行。”李瑞敏建議。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坦言:“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醫院停車難題,還要花大力氣推行分級診療,使優質醫療資源不再集中于少數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