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是北方每個冬季都繞不過去的話題。特別是傳統供熱系統依靠熱水在住宅小區、商鋪內部管網循環,離熱源廠、換熱站越近的用戶越熱,有些遠端用戶卻可能不達標。
面對“近熱遠冷”“上熱下冷”的難題,該如何破解?近日,記者先后走訪沈陽多家供熱企業,尋找解決方案。
目前技術實現不了統一標準溫度
“19.8℃!我家是一樓,別人家比我家還要高一些。”10月31日,供熱啟動期,沈陽市和平區金沙灣小區17號樓1單元居民劉麗說。
沈陽祥運熱力供暖有限公司負責劉麗家的供熱。該公司副總經理那偉解釋說,只有對熱源、熱網、末端的各個供熱環節進行智能調控,才能實現不過熱不過涼的精準供熱,而用戶家所在的末端會受建筑基礎條件影響。比如,貼了保溫外墻、清洗過室內供暖管道的用戶溫度會高;受戶間傳熱影響,樓上樓下的用戶有沒有開栓供熱,也會影響用戶的室內溫度。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將各家全調成統一標準溫度是實現不了的。”從事供熱工作20余年的那偉說,按需供熱就需要精準供熱,這除了與建筑基礎條件、供熱技術水平有關外,還與供熱公司的財力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
沈陽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供熱事業發展部副部長王義介紹說,今年沈陽供熱面積為3.49億平方米,共計359萬戶。如此龐大的熱源網由上百家供熱企業提供熱源,供熱企業的規模、財力不同,負責區域管網新舊、維修進展不同都會影響用戶室溫。
低于18℃,20分鐘內“報警”
為破解“近熱遠冷”“上熱下冷”的難題,2018年,沈陽上馬智慧供熱監管預警指揮調度平臺。截至目前,2600個換熱站全部納入監控。該平臺在供熱運行期間,可對熱源廠、換熱站供(回)水溫度、壓力等運行情況和部分用戶室溫在線監測,并根據監測數據隨時指揮調度供熱工作。
10月31日17時,在沈陽市智慧供熱監管平臺上,記者看到,沈陽所有供熱企業熱源廠的數據實時傳輸進來。同時,分布在沈陽1710戶居民家的室溫數據也已上傳。“每20分鐘就會上傳一次數據,一旦低于18℃(最低供熱溫度),預警板塊就會‘報警’,督促供熱企業讓涼的用戶升溫。”王義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智慧供熱大數據的算法要把室外氣溫、風力、風向、濕度、房屋戶型、朝向、用戶體感舒適溫度等因素都考慮在內,而這可能需要在每戶內都加裝室溫采集器,再根據當前戶外天氣情況等因素精準測算,得出各樓宇所需的供熱溫度,自動下達指令調節每個單元樓口處供熱管網的閥門壓力、流量,使之達到各區域熱量分配平衡,可現有技術還未達到這一水平。
精準供熱是未來發展方向
“精準供熱最先要解決的是供熱質量,也就是涼的不能太涼。在提高供熱質量的基礎上再去節能環保,考慮熱的不過熱。”遼寧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永俊說。2014年他的研究應用于企業運營,他和他的團隊已為沈陽近20家供熱企業插上了“智慧翅膀”。各家企業的基本狀況不同,有的節省了成本,有的雖然沒有節省,但供熱效果大大提升。
王義表示,沈陽市已經制定了《沈陽市供熱管理部門考核方案》《沈陽市供熱單位考核方案》,對供熱管理部門、供熱單位進行考核,包括基礎管理、供熱準備、運行管理等。其中,對供熱單位的考核結果將作為約談、信用信息管理和行業評比的重要依據。冬季供熱運行期間,沈陽市級供熱管理部門將對各供熱單位的運行參數等情況進行實時在線監測,結合用戶訴求情況,對連續3次運行參數不達標、訴求率高的供熱單位給予通報批評,限期進行整改;對連續兩次整改不到位的,給予媒體曝光;對3次以上整改不到位的,進行信用懲戒。
那偉表示,隨著智慧供熱的發展,未來居民可以使用智能計量表對室內溫度進行實時調節,還可以通過預設溫度的方式,提前調整室內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