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銀行觸發二級資本債券減記條款后,余震開始顯現,已有中小銀行臨時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原本定于11月17日發行的福建海峽銀行總額為5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取消發行,發行的具體時間將另行公告。在分析人士看來,福建海峽銀行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發行,除了受市場波動影響外,還出于對發行成功率與成本方面的多重考慮,當前,包商銀行減記風波未減,短期內可能會導致中小銀行發債補充資本難度略有上升。
減記連鎖反應
對于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發行的原因,福建海峽銀行在公告中稱,“由于市場出現波動,該行與簿記管理人決定擇時重新發行,發行的具體時間將另行公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1月16日上午,福建海峽銀行還發布了《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申購區間與申購提示性說明,根據說明,福建海峽銀行此次擬發行的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信用等級為AA,發行金額為5億元,屬于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第五年末附發行人贖回選擇權,發行期為11月17日-19日,繳款日和起息日均為11月19日。
這筆二級資本債券主要用于充實福建海峽銀行二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增強該行的運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根據該行三季度財報數據信息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福建海峽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2%、10.12%、10.12%。同比分別下降2.18個、0.51個、0.51個百分點。其中,資本充足率較年初的14.12%下滑了2.92個百分點。
針對后續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計劃,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致電福建海峽銀行方面進行采訪,但電話未能接通。
這是包商銀行觸發二級資本債券減記條款后,第一家宣布取消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中小銀行。此前的11月13日,包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稱,擬于11月13日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并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共計約5.86億元不再支付。觸發減記的原因為,11月11日,該行接到央行和銀保監會《關于認定包商銀行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的通知》,央行、銀保監會認定該行已經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近期市場異常波動較為特殊,10月信用債違約事件多發,疊加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券減記,市場需要對這些事件進行消化。福建海峽銀行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發行,主要是受近期市場波動影響,發行方還是出于債券發行成功率與成本方面的考慮。
中小銀行“躺槍”
據了解,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列于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先于商業銀行股權資本的債券,是用來補充銀行資本金,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拓寬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的重要工具。
據平安證券分析師劉璐統計,從數據上看,銀行二級資本債托管量從2014年底的3600億元增長到2020年10月的23400億元;截至2020年10月,銀行永續債托管存量為10600億元。從近兩年的單月凈融資額來看,2019年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平均值分別為115億元和475億元,而2020年分別為339億元和493億元,說明銀行補充資本的速度在加快,而且二級資本債增速更快。
通常情況下,銀行在發行二級資本債的募集說明書中會有一條減記條款,具體內容是,當無法生存觸發事件發生時,發行人有權在無需獲得債券持有人同意的情況下,在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全部減記或轉股后,將本期債券的本金進行部分或全部減記。
而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全額減記在國內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歷史上尚屬首次,包商銀行此次事件也打擊了市場對于中小銀行資本工具投資的信心。“包商銀行事件的確影響了中小銀行信用債券的發行,主要是減記條款觸發后,不還本不付息。并且二級資本債券占用表內風險資本系數較大,表外資金目前實行凈值化轉型,產品要獨立核算、獨立記賬等,虧損造成的影響更大,因此也限制了投資。”一位國有大行人士直言。
補血難度加大
可以看到,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全額減記,釋放的打破剛性兌付信號非常明顯。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包商銀行此次事件為市場敲響了警鐘,資本工具中的減記條款并非形同虛設,而是具有實際意義。未來市場將更加重視減記條款、觸發條件等。同時也將倒逼銀行加深內功修煉,否則很可能無法獲取市場認可;倒逼投資主體強化風險意識,加大對銀行主體資質與底層資產質量的充分盡調,最終為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根基。
而市場人士也多認為,此次事件將導致投資者認購熱情降低,中小銀行的融資成本和資本補充難度進一步上升。正如周茂華所言,包商銀行事件短期可能會整體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導致中小銀行發債補充資本難度略有上升,但目前國內經濟持續復蘇,國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呈現顯著,宏觀風險降低且可控,政策空間充足。隨著市場情緒緩和,中小銀行業融資風險溢價將逐步降低,但預計市場將呈現結構性分化。
事實上,監管對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問題尤為關注。今年以來,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企業有效復工復產,國家一直在鼓勵銀行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而信貸投放的擴張,無疑會進一步加大對銀行資本金的消耗。以中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區域性中小銀行也因此面臨更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5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保險資金投資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的可投資范圍大幅放寬,有利于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央行近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中也提到,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敦促中小金融機構推進自身改革,回歸本源,堅持功能定位,完善公司治理。
普華永道此前發布的報告提到,2020年上半年,在增提撥備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的情況下,上市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為緩解資本壓力,銀行通過增發、配股、優先股、永續債、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多渠道資本工具發行,持續補充資本。
而從上市銀行三季報來看,截至三季度末,26家A股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7家銀行下降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內經濟逐步復蘇,信貸投放需求增加,銀行資本補充需求將持續存在。同時,不良資產上升壓力仍然存在,增強風險抵補能力對銀行尤其重要。
“從中長期看,提升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能力,關鍵還是如何提升中小銀行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內部股權結構清晰、治理制度完善,風控與經營水平不斷提升,并具有一定區位或經營特色等,是獲得投資者青睞的關鍵。”周茂華進一步指出,對監管來說,應鼓勵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通過創新提升資本工具的流動性,此外,國內地方專項債在滿足一定約束情況下可以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也將是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