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25日在北京舉辦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筑未來”專題論壇,中外專家學者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圍繞新冠疫情引發對生態系統健康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在論壇上探尋如何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之路,探討后疫情時代新技術對健康領域的重要作用,共同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等協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分別致辭。
陳銳表示,作為中國科協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之一,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力求成為“世界科學思想的引力場,全球創新發展的夢工場,國際科技交流的主道場”,希望通過此次專題論壇為國際科技交流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
趙中華認為,全人類健康相互依存,人類健康和自然界和動物健康密切相關。善待自然、善待動物,就有美好的環境和健康,就是善待人類自己。對大自然、對動物無度索取,會帶來負面影響。要保護自然、保護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通過視頻連線做《以科技力量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主旨報告,他對分子醫學在新冠病毒感染醫治和生物醫藥研發中應用進行案例分享指出,現代醫學已經進入分子醫學時代,需要從分子水平去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并在分子水平上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亞太地區代表Lesa Thompson在題為《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視頻報告中表示,應加強不同區域和地區在抗菌素耐藥性、狂犬病防控、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她希望在全球提升抗菌素意識,在各種動物身上減少抗菌素的使用,并敦促全球各界共建環境、人類和動物的“同一健康”。
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高級顧問Terry Townshend做《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健康》主旨報告,提醒生物多樣性的流失產生的公共健康問題和經濟社會的風險,以及應采取的相應措施。他還介紹北京雨燕保護的成功案例指出,個人、政府和企業均可積極貢獻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當天論壇上,醫療、人工智能、投資等領域專家代表還圍繞“疫情之下人類健康的新變革”“科學技術推進健康世界發展”展開高端對話,對新冠疫情中科學防疫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醫療工作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等未來科學如何對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等議題進行交流研討。
據了解,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由中國科協發起并主辦,致力于搭建科學傳播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將于12月上旬在北京開幕,而大會5個專題論壇自11月中旬起陸續推出,以持續聚焦不同領域中的公眾科學素質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