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干什么工作,先把工作專班成立起來;一些分內事務,以工作專班名義推責卸責……成立工作專班,本是推進工作的方式之一,但在基層,一些工作專班出現泛化、異化現象。成立專班時風風火火、推進工作時慢慢騰騰、責任落實時你推我拉,結果評估時與目標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一些地方盲目成立的各種工作專班正在成為基層新負擔。
1
工作專班“掛著空擋踩油門”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的工作專班,往往以工作小組、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等名義存在,“掛著空擋踩油門”,看似聲勢很大,實則成效一般。
——表態式專班。“以前只要是上級有活動,我們就按照活動制定方案成立領導小組。有一次,一周內就下發了成立6個領導小組、專班的文件,其中不乏重復的。”北方某省一名鄉鎮干部說。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基層一些以領導小組存在的工作專班,成立較為倉促,有的是為了向上級部門表明重視的態度,實際并不統籌開展具體工作。這些專班,往往是因為上級提出的要求過于空泛,“為了應付一下”而成立。
——“甩鍋”式專班。中部一山區鎮黨委書記介紹,縣級一些部門原本是推動開展工作的“責任單位”,但是借助縣委、縣政府兩辦名義發文,把部門主責的事項弄出了工作專班,自己搖身一變成為工作專班辦公室部門,在相關工作中就成了督查單位。工作專班成立后,客觀上將上級部門責任變成了基層責任。“出了問題就‘甩鍋’,追責基層,導致鄉鎮干部多有怨言。”該鎮黨委書記說。
也有些工作本來就是某個職能部門的分內事,卻以推進工作之名,納入多個其他職能部門,成立工作專班或者組建聯席會議。由于具體分工不明確,再加上相關章程中明確說明“聯席會議不定期召開”,其他部門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以致責任落實中存在推諉。
——從眾式專班。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6月,一個林業大縣要求開展“垃圾革命”,各單位紛紛成立工作專班,連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都成立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新成立的領導小組設組長1人、副組長2人,組員1人,共4人。實際上,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崗在編人員一共只有4人。全員上陣,另行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的意義不大。
2
部分工作專班“空轉”,滋生形式主義
多地受訪干部群眾認為,基層面臨一些“急難險重”任務或階段性工作時,將相關方面的負責人協調一起成立工作專班,有助于發揮集思廣益、統籌兼顧、協調聯動的效果,對于加快溝通協商、解決實際問題本有助益。但是,過分依賴工作專班就容易陷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惡性循環,治標不治本,被動地追著問題跑。領導小組設置過多,無形中還增加了辦事的環節和難度。
“一些專班還要求參與單位明確具體參與人員是誰,各自分工是什么??雌饋砭袟l,實際工作卻是為了應付有關要求而準備各種書面材料,從‘紙上來’到‘紙上去’,沒有推動實際工作,但增加了工作負擔。”中部某縣一名副局長直言。
各種工作專班過多,有時還會嚴重影響到基層的本職工作。例如,拆遷有拆遷工作小組、綠化有綠化工作小組、創建文明城市有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小組、招商有招商工作小組……各種小組五花八門,每項工作都要落實到基層,基層同志都必須參加。這樣一來,就造成部分基層干部身兼數職,工作任務繁重。為完成任務,只能開啟“白加黑”“五加二”模式,身心疲憊。最終,往往造成每件事情都做不精,本職工作也受影響。
一名基層宣傳部門負責人說,各種專班落實方案中往往都有一條“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大宣傳力度”,所以涉及專班的工作會議都需要宣傳部門參加。宣傳部成了名副其實的“陪會第一大部”。一些市、縣主要領導任小組長的會議,還點名要求部門內分管常務工作的副部長參會,參加不了的,需要向主要領導請假。“為了應付專班開會,部里需要安排專職的開會陪會人員。”這名負責人說。
3
專班泛濫待精簡
工作專班過多過濫,本意是“推動工作”,在實踐中往往成了“干擾工作”。
基層部門的領導干部因為在領導小組兼職過多,陷入文山會海、分身乏術,機構越來越臃腫,工作效率被動降低。
“有的工作專班成員,一旦遇到具體涉及本部門利益和責任的事,就各懷心思、躲來躲去,誰都不想負責、誰都不敢負責,工作效率并未提高。”一名基層干部說。
“推動工作開展的方式有很多,不能過分依賴于專班,不然就成了新的形式主義。”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認為,應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精簡不必要的工作專班。
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工作專班不僅對在職人員形成束縛,部分未入職人員甚至已被提前“納入”,成為“持續負擔”。有的工作專班規定,“后續若有調入人員,則自動為領導小組成員,以上人員若有工作變動,由接任者接替”。
基層干部群眾建議,對于成立工作專班的決定應該更加慎重,專班的工作責任必須明確,專班的工作開展應當“務實”而不能“務虛”。只有讓工作專班擺脫花架子、發揮真效能,切實推動工作專班“減量”“瘦身”,才能更好地為基層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