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與合金學院“應用地質力學和聚合采礦技術”科研中心提出一種確保采礦有效性、安全性和環保性的新方法,即在地下打造可持續的蜂窩狀巖石結構。該方法是對創新型類自然和功能性開采技術進行整合的一部分,可將地表廢石堆存量減少數倍,同時降低事故率,減少采礦工人的受傷風險。
這種蜂窩式地下開采技術不必進行大規模爆破,而是垂直鉆出一系列“管道”,將礦石取出。該方法形成的蜂窩結構非常穩定,類似多孔骨骼和禾本科植物莖稈的承壓結構。該項目負責人維塔利·葉列緬科表示,該方法是在采礦中采用類自然過程,其特點是最大限度地確保實用性、安全性和無浪費性。
“蜂窩”概念常用于航空設計和建筑領域,以最少的耗材達到必要的結構強度。這種采礦方法,會顯著減小巖體的有效應力,將發生沖擊地壓、不可預測巖石變形和位移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從而使礦難大大減少。蜂窩結構還能將開采時原巖中的礦物損失從50%—60%降至15%—25%。同時,采礦廢棄物可存儲在已開采的礦洞中,不必堆存到地表,而且還能將地表垃圾埋入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