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被稱作長江上“流動的污染”。有媒體和監管部門多次曝光船員把垃圾丟入長江、污水直排長江,并發出呼吁:“誰來管管這些‘流動的污染’?”
從環保需求來看,“流動的污染”確實需要監管。船員生產生活和船舶運行會產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等污染物。其中,生活污水的量較大,船舶油污水中含有的廢礦物油屬于危險廢物,就連看似污染最小的生活垃圾里也有很多塑料制品,是長江“白色污染”的源頭之一。這些污染物,背靠長江水系十多萬艘內河貨運船舶、數十萬個船員的龐大底數,無疑是長江大保護不能忽視的生態隱患。
作為運輸工具、工作場所,船舶本身對污染物排放負主體責任,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對此一直有很強的監管。過去,每艘船都被要求配備垃圾和油污水接收記錄簿,每一次接收污染物的時間、地點、數量,以及接收單位的蓋章,一筆筆記錄在案?,F在,船員手機上裝了“船E行”App,監管部門通過這個“電子版”記錄簿在線監管、實時查看。船舶一旦被發現非法排放污染物、污染物去向不明、記錄不規范等行為,將面臨上萬元的罰款。
但是,長江貨船的另一個身份同樣值得關注,他們大多以家庭為單位運營,一艘船就是一個在長江上漂泊、謀生的家庭,完全由這些水上家庭承擔污染物處置費用并不現實。最近兩年多來,我們多次乘船在長江錨地與船員和污染物接收企業交流,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很難想象這些水上家庭一度面臨多高的垃圾接收費用——接收一次生活垃圾一兩百元,有時候短短一個星期里交費兩三次,抽一次油污水更貴,各地兩百元至四百元不等,如油污水量大,則需數千元。
“水運本來就不景氣,這么貴,我們怎么交得起?”船員的反映中雖然有抱怨成分,但也的確說明了這些水上家庭的困難。有污染物接收企業擔心,長此以往,不排除一些船員會為了逃避交費而把污染物排入江里。
規范船舶污染物處置,需要監管,更需要沿江各地和相關部門幫助長江貨船打通污染物處置的各個環節,完善基礎設施,降低接收成本。例如,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置生活污水的費用每噸只需要幾元錢,是高昂的岸上運輸成本,使費用到了船舶和碼頭環節劇增。
共抓長江大保護,關鍵還在一個“共”字。打通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全鏈條也需要沿江各地和相關部門同向發力、齊抓共管??上驳氖?,最近一兩年,在沿江各地的支持下,很多碼頭配備上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接收設施,免費接收??看暗奈廴疚?還有地方投資上千萬元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站,通過將生活污水連入城市管網、清洗壓縮生活垃圾等方式降低處置成本。雖然在實際推動過程中,各地進度不一、探索方式不同,還存在有的設施“做樣子”不能用,有的地方沒做好費用保障,有的舉措對于實際運行考慮不周等各類問題,但這至少是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