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規的出臺是健全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新規實施以來,投機炒作行為得到有效抑制,企業規范經營意識不斷加強,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有望繼續提高。資本市場改革不會畢其功于一役,未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仍有賴于法律配套的進一步完善。
被稱為A股“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落地已兩個月。截至3月1日,A股退市公司累計總數已達128家,另有7只股票幾乎提前鎖定為退市股,A股退市逐步常態化,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加速形成。
近期,監管部門多次發聲強調退市重要性,部署退市任務?!督ㄔO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提出,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中國證監會2021年系統工作會議也強調,嚴格退市監管,拓展重整、重組、主動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部門反復表態要嚴格退市監管,意味著常態化退市機制建設已上升為頂層設計,釋放強化退市監管信號。作為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前沿,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退市制度的本質是優勝劣汰,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把資本配置到質地優良、具備發展前景的市場主體中去。退市新規的出臺是注冊制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舉措,長期看,有望改善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退市新規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將使資金更多流入業績優良的好公司,提高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并進一步簡化退市流程,有望改善A股市場退市難、退市慢問題。新退市制度使殼資源價值降低,有利于培育投資者的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理念,投機炒作行為會被抑制,吸引更多長線資金入市。
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表示,退市新規優化退市標準,加速出清“僵尸企業”,有利于市場實現優勝劣汰。退市新規對4類強制退市指標均有完善,有助于堵住規避退市的空間、發揮“用腳投票”的退市功能,實現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優勢的資源配置會向優質上市公司集中,優質公司將會有更強的流動性溢價,后續進行再融資也會更容易。而所謂的垃圾股則會進一步喪失流動性,殼資源的價值大幅降低,在退市新規下,二級市場流動性顯著不足的上市公司會被自動淘汰,市場將逐步形成有進有退、大浪淘沙的生態。
退市新規縮短財務指標的認定年限,對凈利潤指標有更嚴格的規定,顯著提高了上市公司保殼的財務成本。夏春表示,在面臨退市風險的情況下,過去通過資產重組或出售不良資產等方式來規避退市不再可行,須承擔更多成本和不確定性??傮w看,退市新規的實施是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有益途徑,退市新規將A股全市場退市標準與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創業板退市標準拉齊,為后續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奠定了基礎。
倒逼企業進一步規范經營
本輪退市制度改革,滬深證券交易所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加大對財務造假、信披違規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并通過推動退市常態化來倒逼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合規經營。
李奇霖認為,較之過去,新規有幾方面變化。一是新增規范類指標及信息披露缺陷退市指標,有利于促進投資者利益保護,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交易所日常監管的“工具箱”,提升對違法違規上市公司的威懾性。二是風險警示板的設立有利于引導理性投資,規避績差或有劣跡的公司,能發揮退市過渡作用。三是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的相關規定,有利于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四是退市新規在保留原有重大違法退市標準前提下,新增造假金額和造假比例等指標,使重大違法退市指標體系更完善,進一步提升重大違法認定標準的完整性。
中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淑斌表示,退市新規對財務造假有量化標準,更容易界定,將對財務存在問題的公司加大打擊力度,促使其退出市場。對暫時虧損但業務前景廣闊的公司更友好,讓市場自行判斷其價值;退市流程更簡化,將大幅提升退市效率;引入“面值退市”等國際成熟經驗,讓投資者“用腳投票”,使“劣幣”自行退出市場。只要退市新規能嚴格落實,將對我國資本市場形成積極正面影響,引導資金流入具備發展前景的市場主體。
夏春認為,市場化、常態化的退市機制將投資風險更充分暴露出來,機構投資者在股票配置方面會更青睞優質公司,有助于推進股票市場的機構化進程,增加風險警示板并提高對投資者適當性的要求,強化風險揭示和投資者保護力度,有利于充分發揮監管效能,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站在投資者角度看,退市新規有望阻止部分高風險股票的投機炒作,引導理性投資,投資者未來更需重視上市公司基本面。
配套法律法規仍需跟進
目前,A股市場以上市公司被動退市為主,退市類型多是財務指標退市,A股的退市類型仍有待繼續豐富。
一位匿名的上市公司董秘認為,目前退市整理期的設置還可進一步完善,按照退市新規,交易類退市不設退市整理期,其余類型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從實際體驗看,退市整理期對保護投資者的意義有限,建議可進一步縮短交易時間。
李奇霖表示,未來需關注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的制度建設。退市指標可進一步差異化、靈活化處理。在設定企業退市標準時,可考慮與不同的企業發行條件進行匹配,使企業能得到差異化處理。
針對未來完善退市制度的方向,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要繼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建立高效順暢的轉板機制,優化與推行投資者保護機制。對投資者而言,強制退市、轉板退市以及并購重組退市等都意味著利益損失,建議在完善退市制度的同時強化投資者保護機制。
配套法律法規要跟進。2020年以來,從新修訂的證券法正式施行,到不久前公布的退市新規,再到刑法修正案(十一)獲得審議通過,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完成了“三連跳”,欺詐發行違法成本大幅提升。
夏春認為,在注冊制下,上市公司“寬進寬出”,重要的不是退市數量,而更應關注上市公司質量。從法律制度來考慮,要將退市制度與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相銜接,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在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4類證券期貨犯罪方面提高刑事懲戒力度,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壓實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為退市制度平穩運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