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85年前一位母親寫給幼子的家書,也是這位母親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寫下的絕筆信。從此,母子再未相見。
“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85年后,重讀這封家書,寥寥數語,一字一淚。
一封與子遺書、一張母子合影,這是作為母親的趙一曼留給孩子的最后念想。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她,想起最牽掛的兒子時,流露出母親特有的柔軟。那一年,她只有31歲,兒子7歲。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黨組織派趙一曼到東北領導抗日斗爭。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館長劉秀華說,趙一曼到東北后,負責奉天紡紗廠等4個工廠的地下黨組織工作。1935年,趙一曼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治委員,在與日軍作戰中,她為掩護部隊負傷后在昏迷中被俘。
烙鐵燙、灌汽油、電刑……“任憑敵人怎么審訊,她始終沒有泄露黨的任何機密。”劉秀華說。
1936年8月2日凌晨,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預感到即將犧牲,她向押送人員要來紙筆,寫下這封絕筆信。
“這個世上,兒子是她最不舍的牽掛。”劉秀華說。
20多年后,當年的寧兒、已經長大成人的陳掖賢,終于知道了自己的母親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在東北烈士紀念館里,他痛哭著抄下了母親的這份遺書。
趙一曼這封絕筆信中寫道: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趙一曼沒能像大多數媽媽一樣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說,“但她用自己的犧牲告訴兒子怎樣做一個中國人。這封信的每個字都寫滿了一個媽媽的愛,也寫滿了一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