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為,縣里的協和醫院是隸屬于北京協和醫院的,后來才聽說這個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沒關系。今年看到網上好多這種協和醫院整改的,但是發現這家醫院又改名為諧和醫院,讀音上與協和醫院非常相似。”據3月7日《健康時報》報道,近日,甘肅臨洮網友給媒體留言,表達上述疑慮,希望相關部門關注。
北京協和醫院歷史悠久,在很多人心里是個“金字招牌”,也正因為這份名氣,各路以“協和”為名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在全國不計其數,很多患者誤以為這些醫院隸屬于知名醫院,于是對其頗為信賴,這些醫院也因此獲利不少。然而,假“協和”醫院忽悠甚至坑害患者,不僅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而且讓真協和醫院蒙冤。而除了協和,被“傍名牌”的醫院還有不少。
正因此,2020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對知名醫院等機構被冒牌問題開展清理整治的通知》,要求各級主管單位逐一核查在名稱中使用協和、華山、同濟、華西、湘雅、齊魯、同仁等知名醫院字號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對未辦理醫療機構許可證或者證照不一致的,一律責令變更名稱。一些深受其害的公眾對這一整治行動的效果充滿期待。
眼下,根據市場監管總局今年2月發布的通知,距離整改最后期限——3月15日,還有一星期左右時間。數據顯示,除北京協和醫院等三所正規的協和醫院外,各類假“協和”醫院仍有近200家,同時,還出現近百家醫院將“協和”更名為“諧和”??梢?,要想真正禁絕這種“傍名牌”的現象,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使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諧和醫院”與協和醫院的讀音高度相似,極易引發公眾誤解?!稄V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法規也明確,經營者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而“諧和醫院”在廣播、電視、短視頻等有聲宣傳中,依然可能因為讀音相同而讓人誤以為是知名的協和醫院。“協和”變“諧和”,說明各地相關醫院“傍名牌”的不良用心并未被徹底澆滅,而是玩文字游戲,應付整改,試圖蒙混過關。如此整改,同樣涉嫌違法,相關單位和部門應該保持警惕,及時糾偏。
一方面,各地醫療主管單位應加強對醫院的管理力度,督促違規違法醫院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另一方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醫療廣告監管執法,對于醫療機構擅自使用知名醫院名稱標識的,或利用違規名稱發布虛假廣告、欺騙或者誘導患者、夸大病情或者療效的,一定要加大打擊和懲罰力度,讓其得不償失。如此雙管齊下,才能讓一些非公立醫療機構對“傍名牌”真正產生痛感,假協和醫院也才有望銷聲匿跡。
對諸多醫院來說,吸引患者的根本是醫者仁心,是醫療水平和資源,耍小聰明不僅不可能持久,而且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站在健康中國的高度,監管部門對此要常抓不懈,多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