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途中買菜購物,環保袋太大塞不進小包怎么辦?紙吸管吸了一會兒就爛,影響喝奶茶口感,如何破?可降解標識近十個,搞不懂、看不清,誰來管?……去年,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滬蘇浙皖相繼出臺“史上最嚴”禁限塑新規。
昨天,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召開《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研究報告》發布會,調查顯示,長三角消費者對禁限塑的知曉度和支持率均很高,但習慣的培養、替代品體驗感不佳、可降解產品市場競爭無序成為三大“堵點”。
九成消費者挺新規
上海新消費研究中心劉波博士表示,在1月初的調查中,長三角消費者對禁限塑知曉度和支持度均很高,知道禁限塑的比例高達92.9%,非常支持或比較支持的占比達90.1%。
在新規的覆蓋方面,在對1640家企業體察發現,禁限塑新規在商場落實率達到78.6%,超市為77.5%,藥店為58.8%,書店為73.0%,大型飯店為90.1%,中型飯店為82.5%,小型餐飲店為64.3%,外賣為75.6%。認為本地禁限塑落實情況非常好的受訪者超六成。
在塑料袋生產企業中,90%以上的產能已調整,部分轉型為生產紙質袋,部分轉型為可降解塑料袋??山到馑芰洗磥?-5年將占領市場,成為普通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替代品體驗感不佳
新規實施中,有何“堵點”?消費者的習慣培養、替代品的體驗感不佳、可降解產品市場競爭無序成為三大問題。
新規實施前,僅有14.5%的受訪者去買菜時會自帶購物袋,去超市購物自帶購物袋也只有32.5%。“長三角消費者習慣在上下班路上買菜購物,我們特地去陸家嘴觀察,很少有人拎環保購物袋,更別提女士小包是否塞得下環保袋了。”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認為,隨身攜帶購物袋的習慣,不僅要用“禁用”倒逼,還需各方引導。另外,可接觸食品的塑料袋沒有相關標識,60.6%的受訪者對食品袋是否安全表示懷疑,應打消其顧慮和擔憂。
值得關注的是,替代品體驗感不佳,是阻礙新規實施的“攔路虎”。調查聚焦無紡布環保袋、餐飲外賣和紙吸管,發現完全靠簡單替代無法滿足消費需求。42.6%的受訪者表示,無紡布環保袋“質量差、難看”,不會在外使用,近三成受訪者會把無紡布環保袋作為垃圾袋用。
紙吸管更收獲了大量吐槽,56.0%的受訪者不愿使用,認為體驗度太差。對此專家建議,可將飲品包裝改為帶吸口的杯蓋,或改變配方,無需吸管仍能獲得很好的口感。
餐飲外賣更值得關注。受訪者中有3.6%幾乎每頓都點外賣,22.4%幾乎每天一頓外賣,59.5%一周會點若干頓外賣。如果僅從替代角度提限塑要求,而不對外賣模式做重構,由外賣塑料餐盒帶來的環境威脅,可能會與日俱增。
消費者選擇有障礙
可降解產品市場的無序競爭,也令消費者面臨“選擇障礙”??山到馑芰厦糠N類型的適用標準、生產工藝和成本都不一樣,降解程度差異也很大,若過多追逐成本和價格,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而對小商家和消費者來說,網上“可降解塑料袋”很多,可降解標識卻各不相同,價格差異也很大。“可降解標識達近十種,搞不清、看不懂的情況普遍存在,調查中能完全答對知識點的不到2.5%。”消保委認為,產品繁雜而無序令人很難做出判斷和選擇。
對此,上海市質檢院專家表示,因標準體系復雜,消費者較難區分各產品的降解類型和技術要求的差異,確有必要建立統一的標識規范,方便消費者辨識。目前,技術機構正在研究和制定快速篩查材質的方法標準。此外,上海質檢院及多家檢測機構也已建起完整的可降解檢測能力,今年檢測能力將大幅提高。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代表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建議,應從“概念導入”到“知識普及”,讓消費者掌握禁限塑必備的知識,并由社會協同引導和鼓勵消費者養成自帶購物袋、不使用塑料一次性餐具等習慣。同時,應清理歸并各類可降解標識,方便消費者與小商戶選擇購買,并設置可接觸食品塑料袋的專用標識,方便辨識。
此外,應促進消費側與供給側形成合力,比如通過稅收等讓不可降解塑料使用量較大的消費行業承擔環境成本,完善標準和價格形成機制營造有序競爭的氛圍,政府投入資源研究可降解塑料的檢測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