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治污、減排,“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若上面盯得緊就抓一下、盯得不緊就放一邊,隔三岔五松松勁兒,那么,生態環境治理很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
近日,京津冀等地連續多日難見藍天,空氣質量問題引發公眾普遍關注。據3月13日新華社報道,日前,生態環境部在河北省唐山市暗訪發現,當地4家鋼鐵企業存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未落實相應減排要求、生產記錄造假等問題。當地回應稱,正立行立改,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已對四家企業予以行政處罰,對相關企業負責人予以行政拘留,企業績效評級全部降為D級,暫扣排污許可證。
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保護生態環境也被不少地方列為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新聞中個別企業“互相通風報信”“生產記錄造假”,還是打臉了某些地方的環保治理。正如有網友擔憂的,這類被點名通報后才“補作業”的地方以及“頂風作案”的企業,恐怕并不是個例,上述新聞值得更多地方和企業反思。
值得警惕的,此事透露出某些地方在生態環境治理上似乎有“松口氣”的苗頭。近年來,隨著“藍天保衛戰”“大氣十條”“水十條”等舉措的持續推進,不少地方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藍天多了、霧霾少了,河里的水變清了。這難免讓一些地方有了“松口氣”的想法,繼而不再嚴格執行相應規定,甚至私下開口子、搞變通。比如,新聞中,當地啟動了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卻沒有有效的后續跟進措施,而涉事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高負荷生產”,完全沒把應急響應等級制度當回事。
治霾、治污、減排,“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這無疑需要各地必須有啃硬骨頭、不斷爬坡過坎的理念和行動。若上面盯得緊就抓一下、盯得不緊就放一邊,隔三岔五松松勁兒,那么,生態環境治理很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
以空氣質量的監管為例,查在線監測數據、查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查排放標準執行、查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落實、查監管責任體系落實情況……各地都有相應的行動方案。需要盯緊的,是各地有沒有不打一絲折扣的執行力,是不是能及時發現反彈跡象并迅速反應。一句話,治理方案不能只留在辦公桌上或文件里,而是必須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既是生態環境治理應秉持的態度,同時也是若干公共治理領域必須堅守的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出清晰的目標任務,提出“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這再次為我們明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理念和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必須落地生根。當我們朝著“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目標邁進時,個別地方“企業追效益、污染給百姓”的做法只能成為一本難看的反面教材。而讓相關企業及地方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警示更多地方不可重蹈覆轍。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從端正態度、查擺問題開始,尤其要警惕可以“松口氣”的苗頭。讓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擁有碧水藍天,各地要扛起責任、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