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1歲的小尼(化名)背著家人,多次通過媽媽的手機在拼多多平臺進行了游戲消費,先后購買了五個高級別的游戲賬號,消費金額高達十萬六千余元??鋸埖氖?,其中8萬余元是在半小時內支付的。
當家人發現時,那張和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余額只剩下200元不到。后小尼家人聯系到拼多多平臺及出售賬號的游戲公司,希望能夠將錢退回。但退款過程不太順利。小尼家人介紹,“在平臺的幫助下,只退了7萬多元。”小尼家人將游戲公司告上了法庭。3月24日,該案經成都高新法院審理,雙方達成協調意見,游戲公司再退還小尼家人一萬元。
11歲男孩花10萬余元買游戲賬號
曾半小時消費8.78萬元
3月24日,小尼舅舅介紹,侄子小尼11歲,用手機消費的時間發生在去年10月份。舅舅介紹,小尼學習成績不錯,平常家里人允許他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適當玩一玩手機。不過,小尼先后多次通過媽媽的手機,利用媽媽的賬號在拼多多平臺上的一游戲商家處進行了數十筆消費。共購買了4個高級別游戲賬號,金額高達10萬6千余元。
記者看到,其消費金額從幾百元到萬元不等,最高單次消費金額達1.5萬余元,還有多筆近萬元的消費記錄,時間分布在2020年10月7日到10月27日期間??鋸埖氖?,根據統計,其曾1分鐘消費1萬元,半小時消費8.78萬元。
家人提出未成年人消費無效
商家同意再退1萬元
發現問題后,小尼家人陸續準備好了各筆消費的支付記錄及相關證據,并向拼多多平臺和相應游戲公司進行投訴,希望對方能夠將小尼購買游戲賬號的資金退回。。
而后,經過平臺的協調處理,小尼將游戲賬號退還給了游戲公司,不過游戲公司只向其退還了7.8萬余元的費用。原因在于賬號在流轉過程中已經有了價值貶損,這也將影響游戲公司的成本。但小尼家人卻并不認可此說法,“他本就是未成年人,這種消費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雙方難達一致,小尼家人最終將游戲公司告上了法庭。
3月24日,成都高新法院審理了該起案件。在法庭上,游戲公司稱,實際上并沒有證據證明游戲賬號的消費行為是未成年人消費,那么這一消費合同就不存在無效的情形,因此游戲公司有理由不進行退款。另外游戲賬號收回后,再次進行交易時,其價值也會有所貶損,這種損失并不應當由游戲公司來承擔。但其表示,可以接受法庭主持下的調解。
最終,庭審之后,在法庭調解下,游戲公司答應再向小尼家人退還1萬元,小尼家人愿意承擔游戲賬號部分可能的價值貶損。
本案法官介紹,根據民法典的規定,8周歲以下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消費行為應當是無效的。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那么其只能單獨實施與其年齡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消費金額過大,超出了普通人的正常認知,在未經法定代理人追認或同意的情況下,該消費行為就應當屬于無效行為,可以要求返還。
通常情況下,未成年人購買游戲賬號等網絡消費行為,必須客觀考量商家在銷售時存在銷售成本,賬號回收后也存在再次銷售和安全維護的成本,未成年人持有賬號期間,商家的經濟損失也應當予以認定。所以,根據各方證據,由法院根據雙方的過錯對損失按比例進行劃分。換句話說,“未成年人”并不一定能完全獲得全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