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上海市第四社會福利院已經投入使用三十多年了,結構和設施均已比較陳舊。為了讓老人們享受更加有品質的養老生活,福利院新院于2018年啟動建設。
昨天(3月24日),位于松江區永隆路788號的上海市第四社會福利院新院啟用,全院231位老人喜搬新家。
當天一早,2輛大巴車、1輛中巴車、6輛救護車分別接送老人們入住新家。為保證安全,12名消防員也來到現場協助老人搬家,每位身體不便的老人身邊都有護理員陪同,所有老人均在胸前佩戴了身份牌以便工作人員辨認及核對名單。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中午不到,老人們便分批次住進了新房間。“這次搬家我真的很感動,工作人員們忙碌了許久,想了很多辦法如何把我們安全送到新家。”說到激動之處,老人蔣莉庭眼中含著淚花。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福利院便發放了告知書,提前通知家屬搬遷事宜,并邀請他們參觀體驗了新院。期間,老人的大件物品均已被陸續打包送至新院。據了解,福利院的不少工作人員放棄了休息時間來專門籌備搬遷事宜。百歲阿婆王永玨已經在四福院住了近20年,她高興地打量著明亮寬敞的新家,“這里看到的一切都是新的,設施特別棒。”
在新院1號樓的2層,專為認知癥老人設置的“記憶家園”小單元照護區里,充滿著溫馨和美好,每一處細節設計都充分考慮了認知癥老人的特點。比如,在衛生間里,馬桶就被特意刷成了醒目的紅色,便于老人辨認和記憶。
除了嶄新的設施、設備,廊道里還特別布置了上世紀80、90年代松江具有代表性的地標,每一個房間的門牌也結合松江老路進行了命名,蔣莉庭住的房間門口就掛著“九曲弄205”便于她記憶。“我們考慮到認知癥長者的生活能力和心理變化,希望通過這些支持性空間設計,重新喚起老人們對過去的記憶。”上海市第四社會福利院“記憶家園”小單元負責人說。
不僅如此,小單元照護區外還有活動室、人文科教走廊、康復休閑長廊等場所,滿足老人們的各類生活需求。“時光里”人文科教走廊集中了立秋風味館、谷雨茶樓、春分書齋等以節氣命名的活動功能房。“我們將利用這些活動空間策劃開展民俗文化、非遺文化、書畫文化、飲食文化等主題活動,為住養服務對象打造多層次的文化養老生活。”福利院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功能房將成為義工們日常為老人開展活動的專屬陣地,每天的活動信息和課程也會在每間活動室門口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