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有一段家長和老師的聊天記錄曾引起軒然大波。家長說:“我是陳XX的媽媽,在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任辦公室副主任科員;陳XX爸爸,是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綜合處處長……”后邊還加了不少在教育系統有職務的親友信息。家長如此“硬氣”地顯擺自己家庭的實力,引起了其他家長的不適。
家長顯擺的目的很明確:“憑我們這實力,孩子您多關照。”絕大多數孩子都來自普通的家庭,家長的工作也很平凡,沒想和誰攀比??墒?,如果學校、幼兒園非要求家長說明白:“你是做什么的,你是什么職務?”那目的又是什么呢?
近日,有網友曝光稱,西安一所幼兒園要求家長填寫單位、職務等信息,班主任強調,上述信息不能空著。此事被曝出后,該園園長表示:確有其事,需要家長填寫的內容,都是制式表格,沒有增加或減少需要的項目。幼兒園所在轄區教育局也回應稱,錄入學籍信息的表格確實為制式表格,但是以在線文檔的方式進行收集肯定是不對的。
孩子們入園、入學要填表,很多家長都習慣了,至于里邊要填寫自己的工作單位、甚至職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存在了多年,就一定是正確的,就應該被延續嗎?現在的家長維權意識和“較真兒”的勁頭都很強,他們開始質疑搞清家長的職務,到底有什么用?
家長的信息,主要是為了學校對孩子有個初步了解并方便與家長聯系,那么有姓名、聯系方式,最多加上工作單位,也足夠了。為什么要問職務?家長的職務和孩子的成長有直接關系嗎?家庭環境確實對孩子成長有影響,但產生影響的是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水平,不是家長的職務級別。為非作歹的“官二代”被依法處理,順帶“坑爹”一起繩之以法的案例不是很多嗎?如果說了解家長職務是為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那純屬找借口。
了解家長都是干嘛的,不可能沒有功利心。學校想掌握一些“資源”,當學校有需要時利用一下。也不排除有老師本人想給自己儲備一些家長人脈,這些目的都偏了。絕大多數家長沒什么職務,那怎么辦呢?正確的心理狀態是不要被他人的焦慮裹挾,當一個有自信的父母,不攀比,不焦慮,尊知識,重修為。要求家長做到這些,教育主管部門也得有行動,不是“存在即合理”,收集信息的方式和內容也應該變,前不久,北京已經作出相關規定,不允許幼兒園調查父母職位信息這一現象存在,有特殊原因需要收集,校方也要對其進行保密,以確保教育的公平。希望這樣的行動被廣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