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了場雨,重癥感染、兩次入院、在“鬼門關”前連走兩回……2月16日,現年54歲的陳先生經歷生死搶救終于走出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病區。此時,距離他首次入院剛好4個月。而造成陳先生患病并兩度入院接受手術的“罪魁禍首”竟是同一種病——感染性心內膜炎。
去年10月初,天氣逐漸轉涼,陳先生在工作時淋了一場雨,隨后不久便發起了高燒,對此陳先生覺得只是普通感冒,簡單吃了感冒藥后便繼續冒雨上崗。沒想到,幾天后的中午,陳先生忽然“失聯”,妻子從他人口中得知陳先生突發腦梗中風,兩天后又出現胃部不適,伴發高熱。在妻子的一再堅持下,陳先生轉往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
心臟超聲檢查發現,陳先生的主動脈瓣出現鈣化毛糙,右冠瓣有贅生物形成,患有輕度狹窄伴重度關閉不全。這意味著陳先生的心臟瓣膜已經無法關合,關不住的“心門”會導致血液逆流、心力衰竭。同時患者腦部右側額頂葉和枕部均出現了較大范圍陰影,極有可能是贅生物這一“不速之客”掉落后所引起的血栓栓塞。經過進一步檢查,醫生明確診斷陳先生患上了“感染性心內膜炎”,伴有腦內多發梗塞灶和出血灶。
雖然進行抗菌治療,但陳先生病情不穩,多次心衰。“面對這種疾病,心臟瓣膜置換術是防止細菌進一步擴散的最有效治療手段。”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豐教授告訴記者。取得家屬同意后,陳先生被推上手術臺,置換了已損壞的瓣膜,重新安上了“心門”。術后陳先生心肺功能逐漸恢復正常,于是便轉至康復醫院繼續治療。
然而,去年12月上旬,陳先生再次入院,且病情更加危重!“第一次手術后轉到了康復醫院,我們以為病好了,就沒再堅持掛水消炎,很快出院了,沒想到他又開始發燒。”回想病史,陳先生的妻子無比懊悔。
此時病情急轉直下,“破防”的不僅是心臟,細菌感染竟已擴散至全身,出現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腎衰竭、肝衰竭、椎間盤感染以及酸中毒,隨時有循環衰竭、死亡可能。陳先生被再次推入手術室,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體外循環組、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已做好了與時間賽跑的準備。手術時發現,陳先生的主動脈瓣竟已爛穿至右房、右室、左室,相當于心臟的“兩室一廳”都被細菌侵襲了。“在感染的心臟上第二次動手術,面對極其脆弱的心臟組織,瓣膜的置換縫合對技術要求極高,每一步操作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很容易前功盡棄。”經過11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手術方才結束。目前,陳先生的營養狀態在逐步改善,體溫、血象都處于正常水平,但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邵永豐告訴記者,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了心臟的心內膜或者心臟瓣膜,從而產生相關的炎癥和并發癥。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熱、貧血、體重下降等,“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平時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抗菌藥物使用要嚴格按時間、劑量準確用藥,患者務必要謹遵醫囑,切忌過早停藥,以免導致炎癥復發。”邵永豐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