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秦淮河正在實施近20年來最大規模清淤。記者昨天在現場了解到,在不中斷航道的前提下,工程不僅實現了清淤閉環管理,近百萬立方米的淤泥干化后還實現了資源化利用。
外秦淮河在2002年至2005年實施兩岸環境整治時,曾對部分段落進行清淤。近20年來,淤泥不斷增多,不僅嚴重阻礙洪水下泄,而且河床抬高影響游船等水上運營。淤泥總氮、總磷超標,也存在污染水質的風險。
在水木秦淮碼頭,記者看到,一臺大型挖掘機揮動長臂探入水中,挖出淤泥置于船上,半小時即滿載淤泥的船只往集慶門方向駛去。據介紹,這一帶河底淤泥中石塊較大,因此需要清障船將帶有大石塊和垃圾的淤泥挖出后,運至集慶門附近,依靠一體化吹吸船進行篩分。
現場監理、江蘇科興項目公司蔡開璽介紹,清淤工程起自中和橋,止于三汊河口,全長13.35公里,“外秦淮河是南京的行洪通道,也是景觀生態與旅游廊道,因此不能停航,也不能斷流。絞吸船和一體化吹吸船等先進機械的應用,可以減少對河道正常交通和景觀視線的干擾。河道中鋪設了近20公里的真空管道,淤泥挖出即時輸送至七橋甕處理廠,避免對水體的污染。”
記者跟隨清障船來到吹吸船前,只見吹吸船上的噴管先取河水沖洗清障船艙中的淤泥,然后將稀釋后的泥水吸入埋在河道中的真空管道。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名工人手持網兜,負責打撈浮起的生活垃圾。沖洗結束后,清障船上便僅剩大塊石頭。“這些石塊將用于填補河床坑洞和堤岸護坡。”蔡開璽表示。
接下來輪到絞吸船發揮作用。絞吸船上,絞吸船操作工人張海建盯著河底聲吶發回的信息,操縱水下刀頭攪拌淤泥。“攪出的淤泥直接在水下被吸入真空管道中。由于淤泥深度達四五米,刀頭需要來回刮四五遍。”張海建介紹,這些操作都在水下完成,河面上幾乎看不到動靜。
在真空管道的盡頭——七橋甕處置中心,泥水首先進入篩選中心,碎石塊、生活垃圾等雜物在篩分帶被挑選出來,淤泥則流入沉淀池。經過多級沉淀后,水流入河道,淤泥則進入干化車間。“就像做壓縮餅干一樣,擠出水分,干化為泥餅。”處置現場,長江河湖公司工作人員黃偉介紹,干化廠房24小時運轉,每天可處理2000多立方米淤泥。泥餅除了用于綠化營養土、礦坑復墾等,還可制磚,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南京旅游集團秦淮河建設開發公司董事長黃越介紹,目前已完成30%的工程量,年底完成清淤后,外秦淮河全線的生態環境將更加優美,對于提升城市宜居環境,打造外秦淮河繁華水道,將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