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在本輪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兒童占比約為20%,其中6歲以下占兒童患者的50.4%,最小為1月齡。為何兒童感染者占比這么高?是否說明兒童對奧密克戎毒株更易感?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累計收治了超百例兒童感染者。該院兒科主任林菁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確實能觀察到臨床收治病例中兒童感染者比例有所上升,但這并不代表兒童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現有數據不能說明兒童更易感
南方日報:為何深圳本輪疫情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兒童患者占比明顯提升?是否說明兒童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更易感?
林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社會對孩子的保護力度比較大,如采取了線上授課等方式減少聚集,許多孩子也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很好地阻斷了病毒傳播。然而由于奧密克戎毒株對全人群易感,一旦發生大規模傳播,很難保證孩子不受感染。另一方面,孩子的新冠疫苗接種率較成人低。按新冠疫苗接種部署,3歲以下兒童還沒有接種疫苗,18歲以下孩子也未開展加強針接種。由于缺乏疫苗的保護,在本土疫情暴發時,部分兒童感染病毒的風險就會增加。
僅依靠目前數據不能說明兒童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更易感。從目前收治的兒童病例看來,他們較少出現重癥,核酸轉陰時間也與成年人沒有明顯差異。新冠病毒在不斷演化中是否更易感染兒童或使得兒童成為重癥的高危人群,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兒童感染者患重癥概率較小
南方日報:臨床收治的兒童感染者大多處于哪個年齡段?癥狀表現如何?
林菁:奧密克戎成為主流毒株以來,醫院收治的兒童感染者多數年齡都小于12周歲,感染后癥狀一般很輕,多表現為咳嗽、咽部不適和口干,發展成重癥的概率較小。一些年齡更小的孩子可能有胃口差、精神乏力、嘔吐等癥狀。
醫務人員會通過聽肺部啰音、影像檢查等方式,第一時間了解孩子肺部情況。一旦發現有肺炎跡象,就會加強監護,及時阻斷孩子由輕癥轉為重癥。
南方日報:新版診療方案中,為什么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沒有覆蓋到12周歲以下的兒童?
林菁:大部分新藥問世后,被批準用于兒童往往會滯后。因為疫情初期兒童感染率偏低,可參與臨床試驗的患兒數量不足,再加上兒童身體機能沒有完全成熟,醫生用藥需考慮藥物安全性、使用量等實際問題,所以目前暫沒有可供12歲以下孩子使用的新冠治療藥物。
3歲內兒童應減少疫中外出
南方日報:新版診療方案指出新冠肺炎患兒出現皮疹、黏膜損害時,要與川崎病區別,這是為什么?
林菁:得了川崎病的孩子會產生皮膚和口腔黏膜充血、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引發冠狀動脈擴張,甚至是冠狀動脈瘤等。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后,一旦發展為重癥,就導致多系統炎癥綜合征,出現類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現。在學術界,新冠病毒是否為川崎病的觸發因子,仍有一定爭論。
南方日報:疫情流行時期,兒童應如何做好防護?
林菁:接種新冠疫苗是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3歲以上孩子應及時全程接種疫苗。其實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后常見的不良反應與其他疫苗類似,大多數情況下都很輕微,家長們無需過分憂慮。
疫情流行期間,3歲以下的孩子要減少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家人外出回家后應及時換下外衣、鞋,再徹底洗手,清潔面部、口腔及鼻黏膜等部位后才能接觸孩子。
南方日報:如果孩子出現新冠十大癥狀,家長應怎么辦?
林菁:當所在城市出現局部疫情流行,且孩子已出現發熱等呼吸道癥狀,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減少前往患者集中的醫院就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此時應到人流量少的發熱門診進行核酸檢測,等排除感染風險后,再開展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