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清明,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云祭掃成為人們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新風尚。記者近日在一些手機應用商城發現,一些云祭掃主題App上,卻存在以在線祭祀名義施套路斂財的招數。
對此,相關法律界人士呼吁,對網絡祭祀這種新型消費模式,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并盡快納入依法監管范圍。
體驗:
注冊無門檻,購齊各類云拜祭品預計4000多元
在手機App上,可以免費為逝去的親人創建紀念館。在紀念館中緬懷親人,選擇各類拜祭品則需要付費。拜祭品中,除了鮮花、香燭、供品等常規拜祭品外,還設有豪華區和會員專區。一旦成為會員,豪華區拜祭品可以打8.8折……這是記者2日在一款云祭掃App上的真實體驗。
當天下午,記者在該App上隨意編了個名字,輕松完成了紀念館的創建。在紀念館頁面的“緬懷”服務中,記者注意到,每個拜祭品都需要對應的孝愛幣來購買。比如,白菊花8個孝愛幣,中檔白酒5個孝愛幣,烤全羊20個孝愛幣,液晶電視和冰箱均為30個孝愛幣。豪華區內,愛馬土68個孝愛幣,最貴的豪華飛機則需要288個孝愛幣。記者粗略估算了下,如果要將紀念館內的拜祭品全部購齊,預計花費4000多孝愛幣。
如何獲得孝愛幣?記者在充值頁面看到,該App一共提供6個微信充值套餐,金額分別從6元至648元不等,對應同等金額的孝愛幣,不同套餐還贈送不同數量的福幣。
記者還發現,首頁專門設置有“紀念館排行”和“孝愛排行”。孝愛值越高,排名越靠前。目前位于榜首的孝愛值,已經超過8600孝愛幣。
擔憂:
緬懷先人的初衷變了味,還有泄露隱私風險
“這類網絡紀念館雖然是虛擬的,但供奉的祭品卻一樣不少。為了在親友面前凸顯自己更盡孝,已經花了好幾千‘打榜’了。”市民蔡女士(化名)無奈地告訴記者,她就是在類似App上創建了過世父親的紀念館后,第一時間分享給了其他親人,方便他們緬懷。但后來發現還有攀比排行功能,一下就感覺體驗感變差了很多。“初衷是想通過云祭掃這種方式,讓更多的親朋可以更方便地緬懷過世親人。但這種排行榜一推,感覺就變味了。”
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下載過云祭掃主題App的市民都表示,很多App的設計都比較粗糙,但供品和收費套餐卻花樣繁多。“我之前才下過一個App,還收年費,一年270元。如果要給紀念館掛燈籠,一個星期收費28元。如果燈籠永久點亮,收費則為288元,感覺做生意的目的性更強,我很快就卸載了。”市民趙先生(化名)坦言,注冊還要綁定個人身份信息,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記者進一步發現,這類云祭祀App多數都存在排名、付費祭拜等功能。
呼吁:
涉及買賣行為,應盡快納入依法監管范圍
記者采訪中也發現,上述云祭掃App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其套餐定價是否合規,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江蘇聯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嚴彤律師強調,只要涉及買賣,涉及消費者的付款行為,就應該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中進行審視。
“網絡云祭掃看起來似乎難以監管,但其實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也是有章可循的。”嚴律師表示,2021年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明確表示,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同時提醒消費者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財產和權益損失。
“由此可見,所謂的孝愛幣等是不具備合法性的。云祭掃這種在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殊消費需求,無論從提供服務或商品的主體合法性,還是其內容合法性,以及出現糾紛后的救濟措施,均可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配套法律文件中找到相應答案。”嚴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