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4月2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1年度廣東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亮出去年工作“成績單”。白皮書顯示,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9.6萬件,約占全國總量三分之一,司法領域知識產權的“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格局不斷完善。
糾紛源頭治理有成效
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96796件,同比增長0.37%;審結195055件,同比增長1.06%。廣東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基數仍然龐大,但是相比近五年案件增長速度趨緩,這有賴于糾紛源頭治理和訴前調解工作的大力推進。
去年全省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72145件,其中涉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等案由的案件數量居前四,分別達到134217件、20457件、9647件和1312件。在審結的一審民生案件中,超過一半經過調解或撤訴結案,是各級法院持續推動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的成果。
此外,全省法院同期判處刑事處罰的2615人,其中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324人,發揮刑事審判懲治和震懾知識產權犯罪的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司法審查監督職能,強化對行政執法行為合法性的審查,及時明確法律標準,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去年,全省法院審結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1316件,涉及5G通信、芯片設計、互聯網平臺、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案件被妥善處理,在審判中形成了一批標桿性判決,通過司法裁判引導全社會崇尚科技創新。
近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云存儲、人工智能等領域糾紛頻發,司法保護的觸角也在向新領域和新業態延伸。
去年,全省法院審結多宗涉及群控、外掛、刷量軟件及數據確權、交易、服務、隱私保護等案件,明確規則、劃清底線、規范秩序。深圳中院發布《關于加強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施意見》,是全國首個從司法角度保護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的實施意見。
隨著廣東省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提高,市場秩序也更加規范、更有活力。2021年全省法院審結商標民事一審案件18497件,全面加強對馳名商標、傳統品牌和老字號司法保護,重點懲治商標攀附、侵犯地理標志等行為。審結不正當競爭、壟斷糾紛一審案件1276件,妥善審理涉及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文化消費、民生保障及互聯網平臺“強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競爭糾紛案件。
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
要讓侵權人“痛到不敢再犯”,必須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筆者從廣東高院了解到,全省法院審結專利案件平均判賠數額相比三年前增長148.5%。2021年,廣東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判賠超千萬的有39宗,依法對67宗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最高判賠額達3000萬元。
知識產權案件“審得快”,才能實現“快保護”,提高司法救濟時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審結二審速裁案件6503件,超過全院二審結案數量80%;提升速裁案件獨任制審理適用比例,審結案件2660件,適用率40.91%,平均審理周期42.3天。深圳中院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至40.8天,當庭宣判率超80%,實現“簡案出效率”。
關鍵詞: 知識產權案件 懲罰性賠償機制 法治化營商環境 互聯網平臺 世界知識產權日 有期徒刑三年 廣東高院 訴前調解工作 糾紛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