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畔,岸橋高聳。一輛輛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導引車載上岸橋吊具放下的集裝箱后,井然有序地返回堆場。7月28日,隨著“華達609”等三艘大船陸續靠泊廣州港南沙四期碼頭,來自北京、唐山、連云港的大宗原材料在這里開始裝卸作業,標志著全球首個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入運行。
設計年通過能力490萬標箱的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具備4艘大船和16艘駁船同時作業的能力,屆時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可超過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當天,“華達609”“眾興22”“毅成58”三艘大船陸續靠泊,現場10臺岸橋、20臺軌道吊、50輛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按照信息系統發布的指令,通過智能算法,自動完成裝卸生產作業,整個過程行云流水,作業區內卻“空無一人”。
該碼頭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也是我國首例由國內科技力量聯手打造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有4個10萬噸級海輪泊位及配套集裝箱駁船泊位,創造了6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1項。
在設計全自動化碼頭方案的時候,廣州港就考慮到了大灣區港口水轉水(海運轉駁船水運)比例高的集疏運特性,采用“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全國產信息系統、港區全自動化”的技術路線,主要工藝流向平行于碼頭前沿,堆場水平布局打破了全自動化碼頭傳統布局,自動化軌道吊可以在水平布置的堆場中的任意位置與IGV交互,執行接收箱任務,高效完成集裝箱的“交接”工作。
南沙四期工程總經理何業科介紹,采用相關方案,同等規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碼頭,節省人力約七成。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主任劉明表示,隨著全球經濟貿易格局深刻調整,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帶來巨大挑戰,要求我國航運業加快轉型升級。劉明認為,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投入運行,將推動大灣區港口集群進一步形成區域港口競爭新優勢,推動港口群、產業群、城市群、都市圈協同聯動發展,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港口群。
目前,廣州港正將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經驗逐步向南沙二、三期工程的半自動化和自動化改造中推廣。
關鍵詞: 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 江海鐵多式聯運 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 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 IGV是什么意思 廣州港南沙四期碼頭 大宗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