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有畫有故事,有山有水有熱血。這是一片充滿革命印記的紅色熱土,歷史上著名的“東陂大捷”就發生在這片紅土地上。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紅色名村——宜黃縣東陂鎮黃柏嶺村。從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蜿蜒前行,大約四五十分鐘到達了村莊。放眼望去,群巒疊嶂、流水歡騰,沿途的紅色宣傳標語、紅軍彩畫,以及東陂戰役主戰場遺址,給這個山村染上了深深的紅色。
做火紅色旅游 建設教育基地開發體驗項目
據了解,黃柏嶺村是全省首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撫州市國防教育基地、撫州市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撫州市實踐教育基地。黃柏嶺村黨支部先后獲得2021年度全省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撫州市、宜黃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宜黃縣和諧平安村等榮譽。
黃柏嶺村位于東陂鎮東南7.5公里處,面積9500平方米,是一個僅有123戶、630人的小村莊。近年來,黃柏嶺村充分挖掘草鞋崗第四次反“圍剿”主戰場的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成立了黃柏嶺草鞋崗紅色旅游公司,打造了黃柏嶺紅色教育基地,推出紅色旅游項目,種植七彩水稻和高山大米,構建紅色旅游產業鏈,每年接待3000余人次參觀學習,2018年該基地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徐氏宗祠是紅一方面軍總部會議舊址,也是黃柏嶺紅色教育基地的主陣地。記者看到,祠堂以第四次反“圍剿”的歷程為主題,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和實物,串起了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再現了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
黃柏嶺村紅色名村建設起步較早,2016年就先后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對紅一方面軍總部會議舊址、東陂大捷主戰場遺址、紅軍小道等紅色遺址進行修繕,對村莊環境進行改造,在集鎮公路沿線的東陂、河溪、黃柏嶺村設置了“紅色名村”標識牌。以“黨組織建在產業上、黨員聚在產業上、群眾富在產業上”為抓手,開發建設紅軍小道、紅軍講堂和游客接待中心,推出重走紅軍路、體驗紅軍生活等體驗項目。目前,黃柏嶺紅色教育基地品牌效應凸顯,知名度較高,被稱為“小井岡”,年接待體驗紅色教育游客萬余人次,2021年紅色旅游收入達32.38萬元。
做強特色農業 種植高山生態大米助民增收
黃柏嶺村村內白墻灰瓦的房子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綠樹成蔭,老人們在樹蔭下乘涼,旁邊有孩童追逐嬉戲。菜園里滿是紅彤彤的辣椒、“胖乎乎”的黃瓜,遠處地里的莊稼,微風吹過好似波浪翻滾。熱情好客的村民為我們送上棗子,嘗一口感覺非常香甜,而村民們現在的生活就像棗子一樣甜蜜。
據了解,近年來,黃柏嶺村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夯實基層組織基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該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在柏嶺組、東風組建造了1個200畝的高山生態大米綠色食品基地,并成立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集體經濟突破100萬元。
做活鄉村治理 網格化管理實現矛盾不上交
近年來,黃柏嶺村堅持把紅色名村建設與基層黨建、經濟建設、鄉村治理相結合,結合東陂紅色歷史,有效整合黃柏嶺村各類陣地資源。同時,在全縣帶頭試點“黨員中心戶”制度,落實“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員+群眾”機制,采用網格化管理,包戶到人、責任到人,力爭矛盾不出村、問題不上交,做到專人專管。村里成立黨員紅色服務隊,推出黨員紅色先鋒崗,30名黨員掛牌踐諾、設崗定責,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幫助群眾辦好事實事。
黃柏嶺村認真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堅持不懈開展綠化、美化、凈化活動,平整綠化帶1000米;制作崇文尚德、平安和諧等各類宣傳圖版6幅,營造濃郁的宣傳氛圍。切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村呈現出社會穩定、治安良好、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投資11萬元,對村飲用水池進行改造,保障村民飲水安全。爭取上級資金50萬元,實施了東風組、柏嶺村新農村建設,改善了人居環境。通過村整治項目完成了環村公路道路硬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門口。為每戶家庭進行了改廁,在村道兩側新建公廁,村容村貌不斷改善。
風景優美村外傳,紅軍故事印在墻,紅色精神人心揚。黃柏嶺村黨支部書記徐志鋒告訴記者,接下來該村將繼續加強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新建一座教學樓,打造60間民宿,提升接待規模;擴大七彩水稻、高山生態大米、制種產業種植規模;挖掘紅色資源,提升現有的11處紅色遺址,打造“紅色+生態”旅游產業鏈,通過讓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和紅色旅游服務,不斷擴大群眾就業渠道,讓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關鍵詞: 革命印記的紅色熱土 人跡罕至 聞名遐邇小井岡 紅軍小道 黃柏嶺紅色教育基地 宜黃縣黃柏嶺村 紅色旅游 東陂大捷 紅一方面軍總部會議舊址 東陂大捷主戰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