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遼寧首次系統性地將“紅山文化”帶到山西,一場遼河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對撞”正在上演。
“禮出紅山——紅山文化精品文物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展出的152件珍貴文物,集中展示了紅山文化遺址歷次考古重大發現與考古成果。
紅山文化出現在距今約6500年至5000年前,紅山先民創造了具有禮制雛形的“壇、廟、冢”祭祀建筑群和精美的玉器,走出了獨具特色又富含融合精神的文明之路,是迄今所見中國東北地區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最為發達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本次展覽共分“紅山之祭”“紅山之玉”“紅山之路”三個單元,將紅山文化的祭祀禮儀、玉禮器文化和遼河流域的多元文明交融進行了系統性梳理,這在中原地區尚屬首次。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劉寧介紹,紅山玉器之前在中國很多地方做過展示,但像這樣系統性地在中原地區全面展示紅山文化的脈絡,還是第一次。正如展覽名稱“禮出紅山”,就是希望向中原地區的民眾介紹紅山文化的禮儀性。而同樣作為史前文明的陶寺文明,也是很注重禮儀性。
談及紅山文化和陶寺文化的對比,山西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介紹說,紅山文化的宗教祭祀色彩非常濃厚,而對于國家形成和文明起源有重要意義的陶寺遺址,相對來講它可能更注重祖先崇拜或是政治務實方面的傾向。從專家學者和考古發掘的研究來看,這其實是中國史前時期的兩種不同的文化風貌,體現出來一種不同的社會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