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越野車行駛在森林中,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形成一道道斑駁的光束……”這段由國產AI視頻大模型生成的模擬真實物理世界的高清視頻,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首次驚艷亮相。清華大學教授、生數科技首席科學家朱軍對外發布中國首個長時長、高一致性、高動態性視頻大模型—VIDU,與此前轟動業界的SORA功能類似。
“短短兩個月就取得突破,是團隊長期的科研積累的結果,更離不開企業所在地海淀區的大力支持。”朱軍說。
(資料圖)
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突飛猛進,正在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重構國際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在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數據要素資源、產業鏈和算力建設等方面,海淀區走在北京乃至全國前列。強大的人力創新稟賦和得天獨厚的科研基礎,為海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強勁動能。
數據顯示,北京發布大模型、備案上線大模型數量占全國半數以上??萍疾堪l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北京在大模型學者指數、模型開源數量和影響力等指標上,均為全國首位。而海淀成為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頭雁”:擁有清華、北大為代表的37所高校、96家科研院所以及3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超過八成以上的人工智能學者扎根海淀。
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岳立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海淀人工智能創新街區概念,并通過AI視頻形式,對街區進行展望:一個充滿活力、智慧和溫度的人工智能創新街區,以人的需求為中心,用最前沿的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海淀區將在擁有頂級人工智能資源、國際互動緊密的53平方公里范圍內,全面打造人工智能創新街區,串聯起37所高校、10個新型研發機構、5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06個國家級科研機構、1300家人工智能企業的科技成果,匯聚起1.23萬人工智能學者和89位“AI2000”全球頂尖學者。
如今,在海淀南部,每天誕生著上百家科技主體,源源不斷地迸發出創新火花,持續高效地孕育出前沿成果。人工智能創新街區的打造將讓這片熱土真正成為一個會學習、能思考、有溫度、可進化的超級城市智能“生命體”。
從改革春風催生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科創企業扎堆的“中關村科技園”,再到覆蓋海淀區全域的“中關村科學城”,海淀區一直是科技創新的扛旗者——誕生過我國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具身智能代表著人工智能未來新浪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多學科技術,代表著AI時代的未來。“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海淀區也要率先扛起人工智能大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張革說。
在此次論壇上,海淀區政府會同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信局等部門對外發布《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三年行動方案》。方案重點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機器人整機,力爭到2026年,初步建成全國具身智能原始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新高地和產業加速集聚地,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具身智能競爭的核心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