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正迎來“擴產潮”。
5月27日,凱眾股份披露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根據預案,公司擬募集不超過3.08億元資金,其中2.18億元投入南通生產基地擴產項目(以下簡稱“南通項目”),其余9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除凱眾股份外,國內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近期也紛紛發布擴產動向。業內人士認為,汽車行業正經歷電動化、智能化的深刻變革,國內汽車產業鏈也正構建新的體系,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擴產,使得未來行業競爭更趨激烈。
(資料圖)
公開資料顯示,凱眾股份主要從事汽車底盤懸架系統減震元件和操控系統輕量化踏板總成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3年,凱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39億元,其中減震元件和踏板的收入分別為4.46億元和2.67億元。本次南通項目的建設期為3年,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聚氨酯減震元件2700萬件,輕量化踏板總成350萬件的產能規模。
凱眾股份表示,公司產能處于瓶頸狀態,計劃擴產以滿足公司全球市場持續拓展、汽車產業技術變革帶來的減震元件和輕量化踏板總成市場需求,保障公司業績增長。后期,公司將通過鞏固與下游客戶的合作、加強銷售團隊建設、加強海外營銷渠道等方式,以消化新增產能。
5月27日,《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凱眾股份,公司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現有的上海產線陸續要向南通基地搬遷,南通基地將作為公司大型的生產基地。公司減震元件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國內業務已經有一定的天花板,國外的空間還是很廣闊的,后期國外業務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多。”
除凱眾股份外,多利科技也于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達亞計劃在上海投建汽車零部件智能化制造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9億元。
此前,普利特宣布擬募集不超過3億元,其中2.1億元用于天津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北方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項目,項目達產后能夠年產15萬噸改性塑料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零部件領域,“以塑替鋼”實現汽車輕量化。
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正快速發展,而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輕量化、成本效益和環境可持續性正成為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發展趨勢。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輕量化”成為近期多家擴產零部件企業關注的焦點。以踏板等結構件為例,新能源汽車、燃油車對此類結構件的需求有較大差異。
“相較燃油車,輕量化踏板在新能源汽車上應用得更多。”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一代輕量化踏板和減震等零部件,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而在汽車內飾、功能部件等領域,改性塑料等增進汽車輕量化的高性能復合材料,也得到大量的應用。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汽車,輕量化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環保材料、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國內部分特殊的工程塑料材料,在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品上應用越來越廣。
“電動化、智能化是汽車兩大趨勢,汽車輕量化主要是伴隨著電動化而來。上述趨勢帶動的產業鏈較長,加上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出海’勢頭迅猛,每一個環節都伴隨著巨大的機遇。”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本報記者 徐一鳴見習記者 張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