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一家的大事,我們每個人都會非常認真仔細的去挑選。但是在挑選房子是否符合條件前,先把一些有關房子的知識內容一定要先了解一些,不能只看房子表面就選房子。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搞懂房產領域的專業名詞
公攤面積:公攤面積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是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其二是套(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加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一般高層的公攤面積比例應該在24%-30%之間,這樣既保障了公共區域的人性化,住戶也擁有適度的空間。
得房率:得房率作為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之比。一般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其與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系,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么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
容積率:容積率就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全部建筑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比如:一個小區內有100套住房,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積為100平方米。該小區占地總面積為5000平方米,則該小區的容積率為2。容積率越小,這個小區生活的舒適度就越高。
小區綠化率:主要是指綠化面積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主要針對的是投影覆蓋而言。而還有一個概念是綠地率,主要是指小區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其主要是針對種植面積而言。所以小區綠化好不好,主要看的是綠地率而不是綠化率。
關注樓盤實際的贈送面積
不少地段好、配套優的樓盤,價格也相當貴。那么,它們憑什么吸引人們購買呢?答案就是送面積。有些樓盤的贈送面積甚至可以高達30%,如果按實得面積計算,事實上單價并不很高。
所以在挑選樓盤時,不要只看銷售面積,還要仔細算算你的房子送了多少面積出來,實際單價到底是多少。然后你就可以知道,這個樓盤到底值不值得購買了。
怎么看開發商質量
一般好的開發商手里都有充足的資金,所以在小區實景、室內外建筑細節和建筑元素以及園林設計上都會有好的呈現。所以選好開發商,不論是在前期施工還是后期的物業管理都會盡心盡責。那么未來的小區也不會差。
看房時如何看建筑質量?
一般情況下,高層的建造標準、建造質量要高于多層。普通多層住宅一般為磚混結構,而高層住宅由于是鋼筋混凝現澆,地基深而結實,墻體厚實,不滲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層,整幢大樓不會下沉變形;而且折舊年限長。
怎么判斷小區氛圍好不好?
一般規模大的小區的建筑面積都在三十萬平方米左右,這種小區一般比較有保障,因為面積大可以容納更多的配套設施。除此之外,購房者對小區現在、未來的規劃是怎樣也要有所了解。例如樓盤規劃設計是否人性化,戶型是否實用、精致、典雅、南北對流、戶戶有景,是否實現人車分流等等。當然,小區的配套設施和物業管理質量如何是否能及時到位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