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凈”之所以受到關注,源于同之前安全無風險的固有形象相悖,但就市場整體來講,“破凈”比重并不高。在打破剛性兌付模式后,理財產品的風險確實有所提升,也存在虧損的可能性。因此,不應將理財產品的過往表現視為未來業績。從理財公司角度而言,應充分做好投資者理財知識教育和相關服務。
日前,受相關因素影響,一向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跌破凈值(低于1)現象,引起一些投資者的疑惑。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可從市場、投資者、理財公司三個角度來觀察。
從市場角度而言,銀行理財產品“破凈”屬于正?,F象。按照傳統模式,理財產品主要通過資金池運作、攤余成本法估值、預期收益率剛性兌付等方式,表現出低風險、高收益的特征,但同時也提升了無風險收益率,令系統性風險聚集于銀行體系。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成為必答題。凈值化可以實現理財產品與投資標的一一對應,進一步防止系統性風險聚集,同時也更直觀地折射出市場走勢。
與此同時,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難免會影響到理財產品,導致凈值回撤甚至“破凈”。
從投資者角度而言,銀行理財產品仍然是相對穩健的投資選擇?!捌苾簟敝允艿疥P注,源于同之前安全無風險的固有形象相悖,但就市場整體來講,“破凈”比重并不高。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統計,今年3月份“破凈”產品數量達到2000只,約占全部存續產品數量的5%,規模占2.4%。目前,理財產品回撤幅度總體相對穩定,與資本市場的跌幅相比,表現仍趨穩健。
進一步來說,“破凈”并非意味理財產品存在虧損。由于理財產品期限相對較長,在產品到期之前,凈值變化只具備參考意義,并不表明實際虧損。未來,倘若市場好轉,部分理財產品仍有望到期之后實現正收益。不過,在打破剛性兌付模式后,理財產品的風險確實有所提升,也存在虧損的可能性。因此,不應將理財產品的過往表現視為未來業績。
從理財公司角度而言,應充分做好投資者理財知識教育和相關服務。一方面,理財客戶大都從銀行存款客戶轉化而來,風險偏好低、接受能力相對較弱,而且對理財產品存在穩賺不賠、低風險高收益等固有認知。在短時間內,此類客戶的風險偏好較難改變,但應正確合理有效引導,逐步調整其對風險收益的相關認知偏差。同時,要基于客戶風險偏好,設計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產品,并在加強風險測評的基礎上,為不同投資者提供相應風險等級和期限的理財產品,以體現“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特別是對風險偏好相對保守的投資者,要在銷售過程中明確告知,使其明白產品風險可能會超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進而就產品類型選擇給出適度的合理化建議。
(作者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