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褐飛虱是水稻生產中發生面積最大、造成損失最重的害蟲,嚴重危害我國及世界水稻生產。培育抗蟲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環境友好的防治害蟲的手段,但植物抗蟲的分子機理卻一直不明。
6月14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何光存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首次鑒定了一個被植物免疫受體識別的褐飛虱唾液蛋白,并揭示了BISP-BPH14-NBR1互作精細調控水稻抗蟲反應的分子機制,提出了在不降低產量的前提下實現抗蟲育種的新策略,對水稻抗蟲高產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總臺記者 倪晶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