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資本市場“明星”企業相繼表態,將啟動子公司分拆上市工作。而《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滬深交易所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都在就“分拆上市”展開“花式追問”。
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今年以來,截至7月28日16時,上證e互動中以“分拆”為關鍵詞的問答數量已經達514個。同期深交所互動易上的詞條數量為974條,也就是說,今年以來投資者約1500次追問上市公司分拆計劃。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公司層面來看,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實現資產剝離的手段之一。首先,上市公司通過分拆與主業相關性不強的業務,不僅有利于聚焦主業,同時也提高了經營效率、拓寬了公司的融資渠道;其次,從上市公司具體的分拆情況看,一般情況下,母公司會選擇盈利能力較強的資產做分拆上市,進而保證股票發行和融資過程會更為順利,而隨著子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長空間得到市場認可后,母公司因持有其股份,估值及股價也有可能水漲船高。
記者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梳理發現,除了有較大比例的投資者簡單追問“某某上市公司是否有分拆上市計劃”外,還有一小部分投資者則是明顯做了提前“準備”工作,即針對上市公司的發展現狀和對未來的預判,建議公司考慮分拆上市,或干脆對公司分拆上市的方案提出建議。
比如,有投資者給上市公司留言稱,由于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較為龐雜,嚴重影響到公司未來發展,并也使得公司市值持續低迷,建議公司可將一些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新能源業務、鋰電池子公司和光伏等進行獨立分拆上市,以免錯過行業發展黃金期。
再比如,有投資者結合自身訴求稱,“從公開資料可看出貴公司擬分拆的子公司資產較為優質,其分拆上市后對母公司的權益勢必會有所攤薄,這對公司原有股東非常不利且不公,迫切希望公司在進行分拆上市時,能充分考慮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一是對母公司原有股東按一定比例配送分拆上市公司的股份;二是對母公司原有股東按一定比例發行面值或配售分拆上市公司的股份。三是公司能以個股期權或現金等方式對原股東進行補償”。
當然,還有一部分投資者的建議出發點則更加“直奔主題”,即對標同類企業來看,由于該上市公司市值與股價較低但質地優良,故希望該公司能將優質資產進行分拆上市,進而從概念上對公司估值進行提升。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花樣訴求,源于上市公司宣布分拆上市計劃后,母公司股價可能會得到短期的提振效應,特別是對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政策導向的新興領域來說,其母公司的股價在中長期內也有望獲得不錯的表現。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投資者們“催促”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熱情持續高漲,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截至7月28日,今年A股僅有32家上市公司正式表態將實施分拆上市,其中包括27家正式發布分拆預案的,以及5家雖未發布分拆預案,但均明確表態公司正處于啟動分拆上市工作前的籌備期。
僅從文中這兩組差距較大的數據中似乎也能感受得到,投資者非常希望“自家公司”能加入到分拆上市隊伍中,然而,上市公司卻對此表現得相當謹慎。
如某食品行業上市公司在回復中表示,“首先我們非常理解您對公司股價和估值不匹配所表達出的不滿,但從公司角度來說,我們不能為了迎合市場口味去炒作概念。并且對于2017年才劃入該公司的子公司來說,短短幾年時間再將其分拆出去,似乎稍顯不合理。”該公司認為,對股東最好的回報,首先應該是在遵法的前提下去更好的經營企業,而市場自然會給公司相應的估值。
張立超稱,分拆上市是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對于母子公司理順業務架構、拓寬融資渠道、優化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效率等具有積極意義。但從具體上市公司角度來說,是否要啟動分拆上市,其實要與其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來看,而不能是簡單地為了分拆而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