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充滿信心”。中牧股份董事長王建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牧股份將為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保障動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積極貢獻力量”。
誕生于1998年,中牧股份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至今已走過了近22年的歲月。但如果縱觀中國動物疫病防治史,中牧股份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我國第一支動物疫苗誕生的時代。
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北平成立了中央防疫處,后因抗戰爆發,中央防疫處遷往南京等多地,并在抗戰期間相繼成立了中央畜牧實驗所和中央獸疫防治隊。
這是我國利用生物制品科學技術為國民經濟和畜牧業服務的萌芽,中國的第一支動物疫苗因此得以誕生。
時至今日,當時的中央防疫處和中央畜牧實驗所在南京留下的設施已經組建成了后來的南京藥械廠,如今更名為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生物藥廠,為中牧股份的重要組成部分。
久經沙場的“戰場”記憶
如果將每次對于重大疫情的防控攻堅稱作一場“戰役”,那么中牧股份已經久經沙場。
時光倒回至12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
“人們常說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當時又是夏天,更容易引發疫病。”對于12年前的那場“戰役”,王建成仍然記憶猶新。
為了防控未知但可能發生的疫情,就要積極做好疫苗儲備,第一時間把可能需要的疫苗生產出來。“當時我親自到一線參與生產。不放心。我們幾乎把所有的生產全都停了,就只留了一個廠,集中全部力量供給災區。只要有需要,只要我們有疫苗,就能隨時調劑,而且是無償提供,不講經濟利益。”王建成告訴記者,“沒有國家,沒有老百姓,還談什么技術轉化效益。”在王建成看來,這就是央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回顧那段歷史,大災之后的大疫沒有發生就被遏制,中牧股份亦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2年過去,再次回顧這段往事,王建成臉上仍揚起一股自豪的神氣。
再讓我們回憶起2004年禽流感肆虐的歷史。2004年1月27日,農業部宣布,廣西隆安縣丁當鎮的禽只死亡原因為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確診禽流感疫情。那一年,百萬羽家禽感染或死亡。
這不僅是簡單的經濟損失。據了解,禽流感最大的危害在于其演變的未知性,對于變異后的新型流感病毒,人類尚不具備任何免疫力。
“那個時候也是非常緊張。當時,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是研發禽流感疫苗的國家級實驗室,與對方合作的生產單位只有中牧股份。”王建成告訴記者,時任中牧股份總經理的王建成親自掛帥總指揮,與一線員工并肩奮戰,在短時間內就生產出了足夠多的合格產品。
“其實動物疫病離人非常近。”王建成告訴記者,在數以千計的病原微生物中,大概有60%的病原微生物能夠同時引發動物和人的疾病。“我們稱之為人畜共患病。除了禽流感,還有更為嚴重的豬丹毒、炭疽病、霍亂等。動物的疫病防好了,就意味著人得病的機會就會越少。”
2005年人感染豬鏈球菌突襲四川,造成12人死亡,疫苗生產迫在眉睫。2005年7月25日,農業部向中牧股份旗下的成都藥械廠下達了疫苗生產任務。8月1日,70余萬頭份豬鏈球菌2型滅活疫苗順利產出。這項壯舉被后來被稱為“七天的神話”。
王建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樣的神話,至今仍在發生。
“神話”是如何成真的?
回望過去,中牧股份見證并推動了新中國動物疫苗從廢到興、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進展。
“我覺得現在我們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走上了國際前沿,在行業里也有了影響力?,F在我在行業會議上也敢說話,也敢去做報告了。”在北京市海淀區的中牧研究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齊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談及中牧股份生物技術上的先進性,齊鵬如數家珍。“我們的合成肽動物疫苗技術是國際領先的,這項技術已經研發16年了,最近幾年我們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我們很多新獸藥成功研發的周期在5年至8年左右,國外的研發速度大概要在10年乃至15年以上……”
研發絕不是每一項投入產出都能夠成絕對正比的工作。有研發人員回憶,此前他所在的研究所針對一個病毒當年的流行毒株研發出了安全性更高的合成肽新疫苗,也獲批了新獸藥證書,但他們僅高興了不到一年,就被告知這個流行毒株已經被傳統的滅活疫苗所消滅了。談及此事,該研發人員坦言稱苦,但也表示這在研發過程中是難免會遇到的事情,面對疫情中牧股份很快能夠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控手段和產品,這項研究工作并不是毫無意義的。
實驗室也不是一個舒適的“安樂窩”。齊鵬對記者回憶道,有一年過年前,他在內蒙古做新抗生素原料藥的中試生產,一直做到第三批,但還是沒有達到中試生產預期的考核指標要求。當時齊鵬的夫人已經懷孕待產,全家人都在等著他回家,但如果那個時候實驗停下來,就會耽誤整個研發進展。
就在距離那一年春節還有一星期的時候,齊鵬終于完成了中試生產,帶著中試樣品回到了北京。“當時代表部門述職,我就把大瓶中試原料藥樣品往桌子上一放,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奮斗了兩年的成果。”齊鵬拿起手邊的杯子,啪的一聲放在桌上,“那時候我們是真的高興,到現在那個抗生素產品還是工廠的主打產品,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我們研發團隊跟內蒙古工廠的老同事感情都還很好,很懷念在一起戰斗的日子”。
說罷,齊鵬還對記者指了指身邊的同事說道:“王飛博士前幾年也是經常下班回不了家,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常事,過年也都在做實驗,我們都說他是不瘋魔不成活。”“做細胞和病毒培養的實驗都是這樣的。”中牧研究院反向遺傳與基因工程技術研發平臺負責人王飛靦腆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細胞需要培養,需要照料,因此實驗一旦開始就不能中場休息,否則一切就前功盡棄”。王飛告訴記者,在中牧研究院,很多同事都是這樣的,“研究院里有員工加班休息室,專門‘收留’因做實驗不回家的同事”。
展望百年中牧
“基本上每一年,中牧股份都會有一場硬仗要打。”王建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禽流感、口蹄疫的肆虐,到汶川地震災后的防御,20多年來,中牧股份在歷次阻擊、抗擊疫病疫情暴發的戰役中充分發揮了“國家隊”作用。
自1999年登陸資本市場開始,中牧股份上市已滿20年。以上市20周年為標志,中牧股份的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牧股份的新目標就是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我們希望,向國際一流的動保企業看齊,行穩致遠,做百年老店”。王建成表示,“這就要求我們把握行業和企業發展規律,以創新為驅動,保持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持續變革”。
王建成透露,目前公司的創新方向將圍繞基因工程開展,比如研發新一代口蹄疫疫苗、禽流感疫苗等等,生物科學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及應用是創新的主攻方向。比如,中牧股份的合成肽技術能夠讓疫苗安全性更高、反向遺傳與基因工程技術能夠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特點去進行基因修飾等等。
“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我們要擁抱它、引領它。”在王建成看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定會誕生在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時,我們必須要在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方面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