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快遞江湖又開始“狼煙四起”。
隨著電商行業增速放緩,行業高速增長的時代已近尾聲。從絕對數量看,電商行業為快遞企業貢獻的業務量增量仍舊可觀,但快遞行業換擋進入中高速增長時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變化的時代之中,電商件的市場份額,依然還是各大物流企業無論如何都難以割舍的大蛋糕。
年初至今,郵政包裹借力拼多多持續發力、順豐特惠專配產品持續下沉、京東眾郵快遞成立、極兔快遞起網,不斷更新迭代的格局時刻使得“通達系”繃緊了心中的“弦”。
而當電商快遞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資本開支能力是決定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今年以來,前期韻達發行5億美元債券,圓通發行可轉債及近期出臺45億元定增計劃,均指向融資和增加資本開支成為快遞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關鍵之一。
當業內頭部企業都在鉚足勁想切下更多“蛋糕”之際,中通快遞的回港二次上市,無疑為物流行業的融資之火再添了一把柴。
自9月11日通過聆訊后,中通快遞-SW(02057)于9月17日開始招股,擬全球發售4500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占5%,國際發售占95%,另有15%超額配股權。每股公開發售股份定價上限為268港元,A類普通股將以每手50股進行買賣,預期將于9月29日(星期二)掛牌。
后來居上,行穩致遠
事實上,競爭對于中通來說,并不陌生。在當下中國物流巨頭格局中,中通快遞顯然帶著后來居上的雄心壯志。就目前快遞業頭部上市公司中,創立于2002年5月8日的中通發展時間最短,而其美股市值以接近250億美金持續領跑“通達系”,僅次于順豐。
在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不變的是價格、時效、服務的快遞產品三維度競爭。中通以快遞為核心業務,集跨境、快運、商業、云倉、航空、金融、智能、傳媒等生態版塊于一體。而在物流企業同質化的商業模式下,中通一直保持領先的網絡穩定性和時效,進而內化為其獨特的品牌價值。
上市文件顯示,近三年以來,中通營收實現了三年闊步增長,由2017年約130.60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長至2019年約221.0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11%,即便在今年上半年惡劣的經營環境下,再度實現了溫和增長,顯示出其穩健屬性和強大的韌性。凈利潤方面,公司亦由2017年約31.59億元增長至2020年約56.7億元,成長速度驚人。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其中,快遞服務占絕對主導位置,過往三年的年均收入占比都超過了80%。而按總包裹量計,中通快遞在國內快遞業的市占率達19.1%,位居行業第一,今年上半年,其份額由19.1%再度提升至20.6%,持續領跑。其中,二季度業務量達46億件,同比增速達47.9%,遠超同期行業增速。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網服務網點近30,000個,轉運中心90個,直接網絡合作伙伴逾5,000家,干線運輸車輛逾9900輛(其中逾7,100輛為高運力牽引車),干線運輸線路超過3,400條,網絡通達99%以上的區縣。
公司極具規模的網絡形成高門檻與強大網絡效應,核心在于網絡成熟后重置成本和進入壁壘極高。在規模效應下,公司單位成本得以持續降低。根據公告,過去 6 年公司資本支出為同業最高,形成了高壁壘硬實力。
歷年控本增效成績卓著
從目前物流行業的現狀來看,價格、時間和服務仍然是快遞市場競爭力的“三板斧”。中低端電商件市場最大的特點在于高價格敏感性,因此價格成為行業最關鍵的競爭要素,而成本控制則成為電商件快遞企業最核心競爭力。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19年中通快遞總營業成本為154.8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2.39億元增長26.5%,其中運輸成本和分揀成本依然是重中之重。而在成本管控和精細化管理上,單票成本最低的公司顯然在業內更有話語權。
與此同時,中通的單票平均分揀成本已從2017年的0.39元下降到2019年的0.34元。單票平均運輸成本已從2017年的0.77元降至2019年的0.62元。雖然每單幾毛幾分錢的降幅看似不顯眼,但是在中通巨大的規模效應面前,成本的降低為公司的利潤空間做出了切實的貢獻。
在分撥成本持續下降的背后,自動化應用與合理用工儼然成為公司的“制勝法寶”。數據顯示,截至2020上半年,中通全網共計有282套大/小件自動分揀設備投入使用,對比2019年末的265套,自動化水平進一步大幅提升。自動化設備的投入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轉運樞紐的分揀能力和運行效率,降低轉運環節的人工成本,滿足公司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另一方面可通過自動化分揀減少分揀差錯率,從而提升快遞服務的品質保障。
近年以來,公司分撥中心用工更加合理,人力資源配置規劃有效地控制了旺季新增臨時工的占比,有效降低淡季降低成本。2019年,分撥中心平均員工數量同比增加12.9%,有效提高經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車隊規模進一步擴大至9050輛,自有與大車占比分別升至90.6%、78%。隨著配送量的增加,為了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公司系統性地將車隊內15至17米長的高運力掛車車型比例從2016年的39%提高到2019年的72%,并在2020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以優化單位產量并降低成本。
由此來看,近年來中通單票成本一直保持通達系中最低的水平,以較低成本賦予中通最強的降價能力和盈利能力,在當前激烈價格戰的行業背景下,擁有最低單票成本和規模效應的中通其生存能力最強。
同建共享綁定核心利益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中通業務模式以自建的分撥中轉網絡與加盟商網點相結合,自運營的包括干線運輸和分揀中心,加盟商提供攬件和派件工作,揀快遞派送至個人及企業的手中,分揀中心起到連接的作用。加盟商模式和直營模式相比,無需過多的資本開支,相當于“人多力量大”的方式擴張業務規模。然而,如何能夠做到公司、加盟商、消費者三者之間維持平衡且合作共贏,也是一門“大學問”。
2008年4月,中通率先在通達系運營商中實施了共享機制(即開始向配送網點補貼末端派送服務費)以解決攬件、配送網點之間費用負擔不公平和相關的費用分配不公平問題。
在實施該機制之前,服務網點依靠收取提貨費來維持業務,由于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電商商家的地域集中性和消費者的地域分布,對于配送量明顯高于提貨量的網點來說,難度很大。這一平衡機制的原則設計源自中通獨特的“同建共享”理念,這一理念于2010年正式提出,到2015年公司完成了部分主要網絡合作伙伴向股東員工的轉換時全面確立。
早在十年前,中通開始全網股份制改革,董事長賴梅松讓出部分干股給加盟商,將加盟商同公司利益進行深度綁定。在綁定加盟商的同時,公司充分運用股權激勵,在業內率先落地員工持股平臺,持有公司總股本約1.39%。與加盟商以及員工的利益呼吸與共,打造利益同體,又在利益共同體的驅動下,公司運作更加充滿活力,這正是中通后來居上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
通過這次重組,中通是通達系運營商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將傳統的網絡合伙人模式重新設計成為戰略、財務、人力資源中央決策架構,并在網絡參與者中之間建立信任及培養共贏的思維。多年來,公司已在日常決策和執行中堅持差異化理念和核心價值,從而成功打造了一個更有凝聚力和穩定性的網絡。
除了在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激勵,在具體運營子公司上,也進行股權激勵的方案,比如旗下的桐廬通澤物流公司,員工可以參股。截至2020年6月30日,桐廬通澤擁有一支約850輛卡車的車隊。其中,部分員工實益擁有桐廬通澤的多數股權。
另一方面,在今年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之下,中通快遞通過讓利補貼加盟商,導致一季度的單票收入下滑,但正因為此舉保持了業務量和規模雙雙有效增長,且能夠在二季度得以快速復蘇。
在當下的物流行業中,頭部企業的競爭在不斷的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馬太效應顯著。在目前立體多維度的競爭下,中通已經形成了“產能投入-服務提升-規模擴大-成本降低-提升盈利-加大產能投入”的正向循環,件量增速有望持續領先行業。此次回港二次上市將對公司的規模擴張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產生完全正面影響,而港股投資者也將有望直面這家成長性、確定性兼備的優質行業龍頭,享受投資價值和成長空間的雙重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