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旗下地產板塊上市公司三盛控股(2183.HK)而言,2020年上半年,不僅營收猛增28倍至近16億元,歸母溢利也扭虧為盈,這樣的中期業績不可謂不亮眼。
由于借殼上市,三盛控股的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三盛集團的資產注入。在規模壓力下,公司第二輪資產注入罕見地鬧出“烏龍”,價值超百億元的物業資產在宣布收購后第二天便取消,直至8月24日交易才最終完成。
在這背后,是其追逐“千億”的規模焦慮。今年上半年,三盛集團的房地產業務銷售額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55%,“三年之約”卻已過半。與此同時,針對房企融資的“三條紅線”橫空出世,房企的融資閘門正在被“擰緊”,擴張規模的難度隨之加大。
“沒有千億,未來在這個行業里沒法坐在這兒。公司即使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正如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所言,對于正處擴張期的三盛控股,規模與財務安全并非選擇題,而是必須兩邊平衡的必做題。
二輪資產注入幾經周折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5.95億元,同比增2871%;毛利6.23億元,同比增1459%;凈利潤1.4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盛控股歸母溢利扭虧為盈。上半年,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約1.72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約5350萬元。三盛控股方面表示,營收、毛利和凈利潤都較去年同期上升,主要是本年度上半年的物業交付數量增加所致。
盡管三盛控股的業績有了質的飛躍,但這份“年終成績單”的發布并不一帆風順。
距離年中報發布不到一個月,7月28日,三盛控股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Mega Regal收購目標公司全部股權,代價約3.39億元,三盛控股將按每股股份6.8港元的發行價以發行及配發4980萬股新股份方式支付。
記者注意到,Mega Regal的最終實益擁有人為三盛集團董事長、三盛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林榮濱。若收購完成,三盛控股將間接持有福州伯盛95%的股權。其中,福州伯盛在9個項目公司中持有權益。上述項目公司在福州、成都、徐州、揚州、青島、莆田等多個城市擁有項目。截至2020年3月底,這些項目的物業市值約為100.23億元。
然而,僅隔一天,這條收購協議就宣告作廢。7月29日一早,三盛控股先是暫停交易,此后發布公告稱,7月22日至8月21日,公司股票處于禁止買賣期,而上述交易將構成公司董事進行證券交易,不符合港交所相關規定。
據港交所相關規定,“刊發季度業績(如有)及半年度業績日期之前30日內,或有關季度或半年度期間結束之日起至業績刊發之日止期間(以較短者為準)”,“董事不得買賣其所屬上市發行人的任何證券”。
在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看來,董事會、董秘、CFO等發生這樣的錯誤確實不應該,從某些角度也說明部門銜接不夠完善。
直到8月24日,上述交易終于“靴子落地”。記者梳理發現,相比于去年底的首輪資產注入,此輪不僅包含物業項目,還有位于江蘇揚州和福建福州的商業、寫字樓項目,資產類型更加多元化。同時,注入資產不再局限于福建省內,還包含位于江蘇徐州、山東青島等地住宅項目,加快全國化布局的意圖明顯。
對此,三盛控股方面表示,該收購事項完成后,不僅可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及現金流,幫助公司獲得更理想的全球發債評級,還可額外擴大公司在沿海地區和不同一線城市的地理覆蓋范圍,為公司帶來額外的土地儲備,建立市場地位及形象,符合公司中長期發展目標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約期過半
旭輝、陽光城(000671,股吧)、正榮……眾多閩系房企相繼將總部遷至上海,進而實現全國化和規模擴張的目標。盡管20年前便進軍房地產業,三盛集團在規模擴張方面卻“慢了半拍”。
去年初,林榮濱提出“雙千億”目標,即三盛集團地產板塊三年實現資產與銷售千億元。之后,9月,三盛集團總部正式遷入上海虹橋商務區啟動“雙總部戰略”。
但隨著房地產業告別“黃金時代”,如今沖擊千億的難度也大為增加。“那時候整個市場是往上走的,是增長的市場。”正如馮勁義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所說,2014年大概10萬億元的市場沖到2019年16萬億元,只用了差不多5~6年時間,這也讓增長型的企業隨著市場在往上走。“但沒有千億,未來在這個行業里沒法坐在這兒。”
如今,“三年之約”已過半,三盛集團房地產業務的規模和增速都有些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0.55%;2019年銷售額361.2億元,同比增長3.2%。
因此,馮勁義更愿意將“千億”稱之為“理想目標”而非“軍令狀”,并預計2022年實現目標。他表示:“三盛如今在16萬億元的市場活著,這么大的市場找到合適的份額,很快就到千億元了。”
那么到底將如何撬動銷量呢?在給記者的回函中,三盛控股方面表示,目前,三盛已經形成了包括標準化制度流程、業務系統、IT建設等在內的運營管理體系,夯實了沖千億的基礎。未來,在“三年雙千億”的目標下,三盛將以組織變革和人才吸納為支點,支撐和保障戰略落地。
今年下半年,三盛控股將通過運營效率、周轉速度的提升,奠定公司沖千億的保障,助推公司實現擴張沖規模的目標。
無獨有偶,馮勁義也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再次肯定了周轉效率的重要性:“運營效率、周轉速度,是三盛未來能夠沖上千億非常大的一個保障,我們必須要走上高周轉的道路。”
“現階段對于這類企業,追求有質量的增長才是有價值的。”陳晟也認為,如果規模擴大了,利潤卻沒有增長甚至下降,這種“虛增”的規模不如扎扎實實地把利潤體系、經營體系、戰略發展模式做得更加夯實,發展方向要更為精確。“如今我們看到頭部房企也不再追求規模的快速增長。”
“不能僅僅為了數字上的追求,而忽視企業經營的基本邏輯,包括利潤、利潤率、增長率、效率性等。這就像五個球一樣,必須做到平衡才是有質量的。”陳晟說。
“三道紅線”
以上海為核心,如今三盛逐漸將發力點放在長三角地區。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合共收購或計劃收購13幅新土地項目,其中7幅位于長三角,包括江蘇常州、海門、太倉,浙江杭州、溫州、紹興等地。
截至今年6月,三盛控股合共有35個開發中及計劃未來開發的物業發展項目。土地儲備總占地面積約為199.85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約為609.48萬平方米,權益計算應占447.26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三盛控股的債務壓力與日俱增。Wind數據顯示,2017~2020年6月,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64%、87.58%、93.58%、94.58%;凈負債率分別為128.07%、382.86%、492%、60.9%。
據相關媒體報道,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具體為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凈負債率大于100%;現金短債比小于1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在這樣的調控基調下,過往房企以杠桿撬動規模的擴張模式必然受限。
記者核算發現,三盛控股的現金短債比“觸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其銀行貸款及金融機構借款共計約101.39億元,應付債券為12.36億元。借款中,一年內到期的借款72.91億元,一年后到期的借款40.8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定期存款及受限制存款)19.46億元,現金短債比僅約為0.27。
此外,報告期內,三盛控股融資成本高達10.83%,同比增長1.03%,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公司即使把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馮勁義也意識到這一點。他表示,以杠桿為例,三盛絕大多數杠桿放在項目上而非公司層面,以確保每一個項目的安全,進而降低整個集團的風險。因此在嚴控風險的大前提下,三盛投資模型中即便項目銷售凈利潤為零時,整個項目也能確保安全。
三盛控股方面也向記者表示,沖規模的過程中,三盛在加大土拓力度同時更為注重成本和財務安全性的把控。在投資策略方面,強調以現金流為導向,拿地側重去弱限購、弱限價的區域,同時嚴守“不進市場風險大的城市、不進機構不認可的城市、不進市場存量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