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發生在芯片產業鏈上的“內訌”,展示出當前彌漫全球的芯片短缺恐懼癥,除了真實的供需缺口外,還包括人為制造緊張的因素。芯片大投資是否超過真實需求,需要考慮其中人為推波助瀾的因素。
8月12日,LED電子顯示屏廠商藍普視訊發布公告稱,已經向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提交了《關于富滿電子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相關芯片市場的舉報信》,希望更多受到傷害的LED實體企業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抵制IC封裝企業富滿電子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合約和惡意哄抬價格的行為。
據了解,早在7月8日,藍普視訊就已發出一份倡議書,號召中小顯示屏企業集體訴訟富滿電子。藍普視訊透露,截至目前,已經收到了行業近100家IC受害企業的聲援、9家顯示屏幕企業請求參與聯合訴訟。
近百家芯片消費企業以及9家同行都苦于芯片短缺,這個行情一旦傳到市場當中,短缺的信號肯定會被看得很嚴重。但我們看其背后,這近百家企業其實都是被同一家供貨企業捉弄,于是傳到市場的信號只會更加扭曲、更為擴大。類似這樣的現象不止一家,如此一來就使芯片大投資熱潮建立在并不準確的供應短缺判斷之上。資本市場原本就有高比熱值的天性,市場短缺的信號哪怕再微弱,但資本如同潛水艇里的豎耳尋聽的聲納,只會將聽覺放大。
對當下的全球“缺芯”現象,全球并購公會專家安光勇指出,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大量囤貨。囤貨加劇了短缺,促使芯片價格上漲,并引發了芯片制造商加大供應的惡性循環。
當前,芯片荒與芯片大投資幾乎同步而動,短缺的叫苦聲越高,對資本的誘惑力也就越大。一方面,汽車、手機、家電等行業也不斷傳出芯片短缺的聲音,缺芯企業和行業越多,越能顯示短缺程度嚴重。“甚至連蘋果也缺”這樣的現象更能加劇市場恐慌心理;另一方面,國內外投資芯片成為熱潮,眾多企業甚至不惜跨界布局芯片項目、擴充產能,結果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據國家發改委統計,僅去年上半年,國內就有近20個地方簽約或開工建設化合物半導體項目,合計規劃投資超過600億元。為此,去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對各地投資芯片項目已經發出類似警示,要求地方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風險認識,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從全球范圍看,最近巨頭德州儀器發出警告,半導體投資出現即將過剩的趨勢。在“一芯難求”的當下喊冷靜,如同在大旱之際呼喊防澇,不知是否會給人杞人憂天的感覺。至于國內,我國對目前的大投資可能過剩的勢頭感到擔憂,這是從整體格局上觀察的結果。而只占在一隅角度的企業和投資者可能難以很快感覺到。但德州儀器作為老牌半導體企業,對產業的規律和周期性是有切身感受與深刻洞察的,其警告值得業界重視。
當然,德州儀器作為行業先入者,擔心大量的新進入者或對半導體產業生態和供應鏈造成擾動,也不是沒有可能。即便如此,任何一個健康的市場,也總是講究供需平衡的。一旦出現嚴重過剩,監管部門也有可能去產能,到時損失的還是投資者。
總之,急于趕熱潮的投資者要仔細觀察,冷靜思考,謀定而動。切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芯片大漲價而五行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