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廣州市共有47家企業上榜。其中,廣州開發區獨占26家,領跑全市。
近三年來,廣州開發區共培育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家;其中4家成長為單項冠軍示范企業、3家成長為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占全市70%。
如今,這里已形成了“小微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梯次發展格局,獲批國家級“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示范園區,為廣大中小企業搭建起當主角、唱主戲的發展大舞臺。近日,該區又在全國率先推出專精特新專項政策。
那么,為何廣州開發區能培養出這么多“小巨人”?
“小巨人”站在營商環境的肩膀上
何為專精特新?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也是中小企業中最具活力的群體。
方邦電子高性能電磁屏蔽膜打破日本壟斷,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禾信儀器實現三項質譜核心技術突破,入選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
在黃埔區誕生了不少打造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全區3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核心關鍵技術從0到1的突破,榮獲中國專利金獎3項,發明專利授權量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
“此次工信部認定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2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24家都是高成長性的瞪羚企業。”黃埔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黎集怡在介紹,目前該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七成以上,高成長的瞪羚企業群體平均研發投入強度超過9%,是全區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專精特新企業被形象地稱為‘小巨人’,如果說創新驅動要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那我們要讓‘小巨人’站在營商環境的肩膀上。”黃埔區發展改革局局長楊元師這樣比喻道。
建平臺、拓空間、優環境,這是該區培育“小巨人”的秘訣。
首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營商環境創新上下功夫,全面推進容缺受理、信任籌建,推動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將專精特新企業項目列入省市區重點建設項目,優先保障用地指標。全區累計協助中小企業獲得上級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超過25億元。
2016年,廣州科學城“雙創”示范基地被列為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2018-2020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連續三年在“雙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此外,該區建成了華南地區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4家。以中小企業的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強變優,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新建重大產業項目最高獎勵1億元
為進一步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助力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強做優,不久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又推出“專精特新10條”,在全國率先推出專精特新專項政策,從落戶投資、研發創新、金融扶持等七大維度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支持。
“‘專精特新10條’從落戶投資、成長壯大、研發創新、金融扶持、人才支持、建設‘專精特新’產業園、優化服務七個方面制定政策,在政策的服務性、創新性、指向性等方面具有鮮明特點。”黃埔區副區長、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徐丹表示。
無論是注冊落戶,還是增資擴產,專精特新“小巨人”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都能獲得真金白銀的政策扶持。
“專精特新10條”提出,對新遷入該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給予200萬元;對現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實施增資擴產項目,一次性最高可給予200萬元扶持。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建重大產業項目,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最高可給予1億元獎勵支持。
同時,“專精特新10條”突出梯度培育,支持企業提檔升級,發展壯大。對市級“兩高四新”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別按照10萬元、5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進行扶持。
“創新”和“人才”成為關鍵詞,“專精特新10條”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支持企業投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的創新研發,對生產列入市級、省級、國家級指導產品目錄產品并實現銷售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50萬元扶持獎勵。對省級、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人才,則給予10萬元獎勵支持。
此外,政策也為專精特新企業開辟金融支持“綠色通道”,優先推薦專精特新企業納入市、區兩級普惠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風險補償機制管理,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專精特新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加大上市扶持力度,將專精特新企業優先納入企業上市苗圃培育工程,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的分階段給予總額800萬元獎勵。
為了讓政策盡快落實兌現,廣州開發區政研室副主任熊衛國表示,接下來將推動落實兩個“30計劃”,在政策出臺后30個工作日,推出政策實施細則,再過30個工作日,推出兌現指南,“也就是說,企業最快在60個工作日之后,即可開展政策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