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也迎來了“雙減”政策落地后的首個學期,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把目光從課外班投向校內。關于教育改革,美育、體育地位提升的政策也頻頻發布。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進多所學校,了解校內素質教育的開展落地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校內開展創客教育、音樂教育等形式的素質教育和專業培養,是多所學校都已經落地的成功經驗。而在專業的一線老師心中,他們對校內素質教育也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課外班進校園
學生課后活動種類豐富
走進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園,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了一方特殊的天地——青牛創客空間。在這里,學生不僅能學習物理、生物、航天、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還能開展3D打印等各類實踐活動。銜接書本和實踐,是創客空間給人的第一印象。
“孩子們不需要去外面上興趣課外班,來我們這里,我們的創客空間就是課外班,就是素質教育。”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助理、信息技術學科高級教師楊森林向北京商報記者這樣介紹了首師大附中的青牛創客空間。
據透露,首師大附中的青牛創客空間是全國首個中學創客空間。“青牛創客空間的名字有四層含義。”楊森林表示,四層含義是希望同學們在青牛創客空間里,既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探索精神,又有腳踏實地、務實求真的耕牛精神。
“今年是我來首師大附中任教的第10年。”楊森林告訴記者,自己身邊的很多朋友和同事都評價自己是個工作狂。“我喜歡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幾乎每周都有6個整天和孩子們待在一起。”早上7點鐘到校,從常規課程到選修課程,再到晚上的社團課程,楊森林每天的大多數時間都在校內度過。“有時候周日還會增補一些課程,和孩子們在一起是我的樂趣。”
作為青牛創客空間的指導老師,楊森林會在這里指導孩子們的社團活動,不少孩子也是在這里發現自己對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熱愛,開始自己的競賽探索之路。
據教育部網站信息顯示,目前共有36項競賽活動被承認為2021-2022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包括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等。楊森林的學生們正是各類競賽的參賽選手,在創客空間的教育模式下,他的不少學生都在各區級、市級競賽中獲獎,并有多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
美育進中考政策加持
音樂教育日益火熱
除了創客教育,近些年來,越來越被家長們重視的還有美育。據統計,全國大部分的學校都已經把美育課作為了公共必修課程。孩子的美育規劃是什么?如何涉足樂器學習以滿足美育評測的標準化考試?許多家長對此頗為關注。
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學校長、大提琴家娜木拉表示:“學樂器的孩子需要盡早練習童子功,他們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樂器,世界觀更單純一些,所以對孩子的培養要格外上心。從他們的生活、文化課到專業課,都不能松懈。”據悉,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每年在4月面向全國招生,招收孩子的年齡從小學四年級開始。
“孩子的專業天賦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是能顯現出來的,”娜木拉也向家長們發出建議,可以培養孩子在音樂方面的興趣,樂器能夠成為孩子的終身伙伴。“學習樂器時必然面臨考級的選擇,我個人建議家長們可以選擇考級這一形式來檢測孩子的學習成果。但是孩子考級時,家長也不能急功近利。”
娜木拉表示,學習樂器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每一級的內容的,“考級的曲目都是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指定的,很多也都是值得練習的經典曲目,如果這些作品沒有學的話,會丟失一些訓練技巧練習的機會,一些技術性的東西可能會在將來影響孩子的專業水平”。
素質教育校內開花
教改路徑漸明
實際上,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美育這一字眼也頻繁出現在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1年3月,教育部成立首屆全國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
值得一提的是,據教育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義務教育階段,大部分省份學校都按照國家課程的設置方案保證音樂、美術課程總量不低于總課時的9%;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3.2%的學校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80.7%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并保證72學時;高等教育階段,87.6%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
此外,教育部還曾在對政協提案的回復中明確表示,將推動編程教育納入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目前教育部也在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范編程教育的發展。據教育部網站信息顯示,編程教育等信息技術內容已納入到小學、初中科學課程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融合到了相關學科課程中,高中階段還專門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
由此,從教育改革總體的發展方向和“雙減”的工作目標來看,未來素質教育在校內的實踐路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