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4日電 (記者 沙見龍)“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只害得眾百姓困苦顛連……”金秋時節,在山東臨沂臨沭縣鄭山街道徐埠前村京劇文化廣場,咿咿呀呀的京劇唱段不時傳來。
圖為臨沭縣京劇節目演出現場。臨沭融媒 供圖
早在1939年,徐埠前村就開始組織以京劇演唱為主的戲團文化活動,至今已有80余年的歷史。來自徐埠前村京劇團的徐之勤說,依托京劇文化傳統,自2017年起,該村開始打造京劇藝術館,把村里的京劇文化發展過程通過實物、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展現,吸引了各地民眾前來參觀。
在山東,像臨沭縣徐埠前京劇團這樣的農村京劇團還有很多。近年來,無論城市街道還是鄉村阡陌,京劇演出活動“遍地開花”,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世界。
圖為陵城區京劇節目演出現場。陵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在德州陵城區鄭家寨鎮久久新村“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演出現場,德州市京劇團派專業演員傾情獻藝,演員們憑借著嫻熟高超的表演技巧、豐富多彩的人物造型,成功演繹了經典京劇片段,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近年來,陵城區將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搭建更多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挖掘文化資源優勢,全面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在棗莊高新區曲柏前村進行表演。劉雅麗 攝
剛勁嘹亮的京胡,鏗鏘作響的鼓點……在棗莊高新區,““棗城有戲天天有戲”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在各大村居輪番上演。京劇演員們通過優美深長的唱腔和傾力傾情的表演,吸引了附近的村民紛紛來到舞臺周圍觀看。
由于京劇的受眾群體中老年觀眾占比較高,考慮到老年人上了年紀后,行動不便等問題,棗莊高新區相關部門還積極組織演出活動走進敬老院、社區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各類文化活動,不僅傳承和弘揚國粹藝術,也讓民眾感受到了家門口看戲的舒適和快樂。
在德州臨邑縣翟家鎮王營村,市京劇團送戲下鄉隊伍恰巧碰到了當地民眾自發組織的演出活動。一邊是京劇演員們熱情飽滿、功底扎實、韻味十足的演藝,另一邊鑼鼓鏗鏘,民眾自編自演的廣場舞和大鞅歌歡快地舞動,給現場村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圖為聊城京劇院下鄉演出現場。聊城市京劇院 供圖
在翟家鎮人大主席石真紅看來,這場演出很成功,京劇國粹與當地本鄉本土的廣場舞同臺獻藝,雅俗共賞,給民眾帶來了一場不一樣的視覺盛宴,不僅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人心,也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以來,聊城市京劇院55名演職員參與下鄉演出,截至今年月初,已赴該市35個演出地演出,為觀眾獻上了《穆桂英掛帥》《三家店》《徐母訓子》《赤桑鎮》等經典傳統劇目以及紅色經典現代京劇專場,現累計演出113場。
為滿足不同觀眾的欣賞需求,聊城市京劇院在演出中特別推出青年京劇演唱會。演唱會以中青年、新進人員為主,上演傳統+現代的經典唱段,上新《戰太平》《空城計》《貴妃醉酒》等傳統經典唱段及現代京劇《紅云崗》經典唱段,深受觀眾喜愛的同時,也為中青年演員提供很好的展示、歷練平臺,為今后更好傳承弘揚傳統文化賡續力量。
圖為聊城市京劇院下鄉演出現場。聊城市京劇院 供圖
打破“扎口管理”、強化選題論證、保障創演資金……近年來,聊城市深化包括上述京劇院在內的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聚焦國有文藝院團多年來積攢的體制機制問題,創新性開展人才引進等工作,激發了院團內生動力,建立起繁榮文藝創作的長效機制,走出院團深化改革的務實一步。
在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過程中,聊城市專門拿出資金推動改革工作。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江濤表示,國有文藝院團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未來,該市將繼續深化各類改革舉措,讓院團真正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