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 珂 韓 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多地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2日,至少有浙江、四川、湖北等13個省份已公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上述13個省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平均達到6.0%,跑贏全國增速(5.2%)。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通過減稅降費等措施進一步強化政策激勵、信貸支持、創新驅動,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態勢。
5個省份地區生產總值
均超3萬億元
具體看上述13個省份的經濟運行數據,其中,浙江、四川、湖北、上海和北京的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均超3萬億元大關,其中浙江以59182億元暫居首位。同時,浙江、四川、湖北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均超過4萬億元。上述5個省份GDP同比增長平均達到6.0%,其中四川以6.5%排在首位。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前三季度GDP增速總體表現良好,大多數省份GDP保持5%以上中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正在加快恢復常態化運行,全國各地均處于全面恢復狀態。同時,東中西部核心經濟區經濟恢復較好、增速較快,相較于其他地區經濟恢復具有較為明顯優勢。
“各地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出在穩增長政策的發力下,我國經濟復蘇趨勢較為明顯,夯實了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基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已公布的13個省份GDP平均增長達到6.0%,經濟復蘇態勢良好,且經濟復蘇的進程并不局限于個別省份,而是在全國范圍內均有所體現。
“同時,傳統經濟大省前三季度GDP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恢復步伐快于整體,有望發揮經濟復蘇的引擎作用。”明明說。
從同比增速角度看,已公布的13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同比增速高于全國增速(5.2%),占比約至七成,有11個省份同比增速高于5%,其中海南以9.5%增速居于首位。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從地方前三季度GDP看,各地經濟修復進度有所加快,約七成省份GDP增長超過全國增速,經濟復蘇更加均衡,經濟增長動力更穩固。同時,不少省份經濟規模穩步上臺階,經濟整體趨勢向好。
持續推動經濟恢復向好
仍需政策“加力”
除數據趨勢外,受訪專家認為,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狀況也不乏亮點。宋向清表示,其中一個亮點即是,先進制造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趨明顯,前期各地加大力度推進的轉型升級效果在新一輪發展中正在轉化為市場新動能。
以浙江為例,浙江前三季度數據即體現出經濟動能優化升級、工業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特點。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年初,浙江提出更大力度實施三個“一號工程”,在持續推進過程中,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增長較快。具體來看,前三季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2.1%。浙江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6.8%;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都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張依群也表示,各地經濟轉型步伐明顯加快,以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通訊、工業母機、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一些傳統產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被賦予更為強大的數字化智能化功能,經濟結構更趨合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談及如何持續推動我國經濟恢復向好,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切實穩增長、提信心、防風險,持續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當前應充分把握內需走強、外需平穩、預期改善、價格回升的良好形勢,下階段工作要加快已出臺政策舉措落地見效,財政、貨幣、產業、就業等政策必須注重協調有力、協同共進、強化預期,推動供需兩端持續恢復,形成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的政策合力,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證券日報》記者稱,下一階段,財政政策有望加快支出進度,繼續發揮基建穩投資的作用。貨幣政策有望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支撐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需求。
明明認為,持續推動經濟恢復向好,一方面要加大宏觀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通過降準降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房地產調控等宏觀逆周期政策,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另一方面,要優化經濟結構,通過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高技術產業,提高產業鏈的附加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還需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提高就業率,提高居民收入,推動消費升級,穩定經濟增長。
周茂華表示,從國內外經濟形勢看,當前我國政策重心和著力點明確,充分釋放紅利,穩定促進企業居民信心持續回暖,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就業市場總量上升、結構持續優化。后續發力點包括,加快推動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建設;繼續實施好穩外貿政策和改革措施,鼓勵企業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等。(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