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購買董責險的熱情有所降溫?!蹲C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已有246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購買董責險的計劃,而去年同期為295家,同比下滑16.6%。
對于這一變化,多位受訪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去年購買董責險的企業數量增速較快,主要是受監管環境變化及康美藥業案等因素影響,而今年以來,隨著市場對于證券訴訟風險的關注度逐漸下降,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積極性隨之降低。從長期看,一些上市公司目前對董責險的理解不到位,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
投保熱情大增后開始回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董責險,即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指在保險期限內,投保公司及其子公司過去、現在及將來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務時,因其錯誤或疏忽的不當行為而遭受賠償請求所引致的財務損失,保險公司承擔相關賠償責任。
董責險曾在過去兩年出現快速增長。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團隊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3)》顯示,2021年,發布董責險購買計劃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大增逾200%,2022年繼續同比上升了36%。
而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董責險購買計劃同比下降16.6%。對此,王民認為,短期看,2021年康美藥業案被判決后,不少上市公司意識到了董監高等高管在履職過程中所面臨的證券訴訟風險,并加大了投保力度。不過,經過兩年“消化”,上市公司的投保熱情有所降低。
就董責險投保熱情下滑的深層次原因,明亞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重客部負責人潘耀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短期事件性影響之外,長期而言,上市公司投保熱情不足有五大原因。
其一,董責險在我國保險市場仍是一個小眾險種,過去兩年投保出現快速增長源于事件驅動,如“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康美藥業案”等,但隨著相關事件慢慢淡出公眾視野,上市公司投保意愿又回到較低狀態。
其二,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監管部門沒有強制要求投保董責險,因此,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董責險并非剛需。
其三,我國董責險從海外引進,保險條款大多根據海外版本翻譯而成,產品專業性很強、條款晦澀難懂,客戶在看條款時很難與其經營實際情況相結合,因此產生“好像沒用”的誤解。加之可以為客戶講解清楚保險責任的從業人員不多,影響了此險種發展。
其四,客戶對于價格敏感,但是董責險具有“低頻高損”的理賠特點,即多年不出現理賠,一旦發生理賠案件多為高額索賠,保險公司無法對單個產品大幅壓降價格,導致有些客戶索性選擇不予投保。
其五,市場宣傳推廣水平有待提高。在展業中,業務人員深刻感受到很多上市公司不了解董責險,需要專業的全國性保險中介公司為客戶提供持續、專業的服務,協助客戶完成投保前方案比選、投保后動態服務。
此外,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估目前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投保率僅在5%左右,投保率較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一些發達國家具備較為成熟的證券訴訟環境,董責險有用武之地,但國內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有待提升,訴訟理賠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其次,董責險對保險公司風險識別、風險管控等技術要求較高,同樣對人才隊伍的培養積累提出了要求,由于董責險發展時間較短,保險公司的風險判斷能力尚未成熟,也成為制約董責險發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潘耀斌等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判例中董責險承擔賠付的案例較少,沒有激發上市公司投保熱情。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董責險理賠并不公開透明,在保密約定下,險企遵循客戶意見并不公開理賠情況。二是,董責險屬于索賠發生制,需要時間釋放,在沒有最終結果情況下,公眾很難看到理賠結果。
可公開查詢到的一起董責險理賠糾紛案顯示,上市公司的理賠訴訟請求被法院駁回。據天眼查APP顯示,某上市公司(現已退市)于2014年10月份投保了某財險公司的董責險,保障期限到期后,雙方協商一致續保一個月,而2015年10月份,投保方因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被江蘇證監局處罰。2015年10月起,陸續有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股民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為由向該公司提起索賠,截至2016年12月30日,該公司涉及訴訟金額共計1.45億元,產生抗辯費用達200萬元。承保方認為投保方的一系列問題導致承保風險增加,故提出提高免賠額、增收保費和新增批單的續保方案,但雙方經協商后未能達成一致。
業界呼吁推出本土化董責險
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為獨立董事投保董事責任保險”。
而就推動董責險發展的建議,王民認為,保險公司可以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上市公司需求,設計出更加符合其實際需求的保險產品,也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此外,通過加大市場教育和宣傳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對于董責險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增強其風險管理意識。同時,完善風險評估和定價機制。保險公司可以加強對于上市公司風險的評估和定價機制的研究,提高董責險產品的定價合理性和風險控制能力。
“建議更多保險公司、保險中介跳出固有思維,做出真正符合中國資本市場的本土化產品。如,去年8月份明亞保險經紀與保險公司共同研發了適用于A股獨立董事‘個人’投保的職業責任保險。”潘耀斌表示。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董責險價格后續可能繼續走高,而體現董責險價格的是費率。潘耀斌表示,專業的保險公司敬畏風險,會給出較為市場化的費率,但也有保險公司沒有風險識別能力,為了搶占市場可能給出非理性價格。整體來看,隨著法律體系完善、理賠案例漸多、客戶認知提升,費率或震蕩上升。
王民則認為,未來董責險的費率走勢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穩定上升。隨著上市公司對于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證券集體訴訟日益增多,未來董責險費率可能會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二是波動變化。由于董責險市場的競爭程度不斷提高,保險公司之間可能會出現價格戰等競爭行為,導致董責險費率出現波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