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大家都怎么過得???
(資料圖片)
端午節三天,大家有沒有吃粽子、插艾條、掃屋子、戴香囊? 說起來,端午節算是起源最早的民俗大節之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根據記載,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而“端午”二字,則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 不過現在大多數人提到端午節,更多會想到屈原的傳說。 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當地百姓聞訊,紛紛劃船撈救。大家擔心自己速度太慢,爭相奮力劃行。大家又擔心屈原的身體被江河里的魚吃掉,不斷拿米團投入江中…… 后來,世人為了紀念屈原,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劃船和投米團也逐漸演變為賽龍舟與吃粽子的習俗。 相關傳說無疑代表著人們對屈原的尊敬與愛戴。只不過,難免有些浪漫色彩。那么真實的屈原是怎樣的呢? 相較于很多歷史名人,屈原的影視形象并不算多。想來原因有二,一是人物全國皆知,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屈原”,演員演繹得難度很大;二是人物所處時代背景復雜,編劇有一定難度。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7位“屈原”讓大家印象深刻。他們分屬屈原的少年、中年和老年時期,正好是一生的年華。 1975年的電影《屈原》是首部以屈原為主角的影視作品,由香港演員鮑方自導自演,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屈原在南后與秦國宰相張儀的陰謀下被免去官職,目睹朝中昏暗腐敗卻又無能為力,最后因為侍女嬋娟之死向漢北而去。 影片里,鮑方將屈原的凜然正氣、寧死不屈與滿腔愛國熱枕演繹得淋漓盡致,成為了老一輩人心中經典的屈原形象。 說起鮑方老先生,小伙伴必定對他的一個角色印象深刻。沒錯,他就是1997年TVB版《天龍八部》的掃地僧,金庸劇的武功天花板。 另外,鮑方老先生的兒女也非常有名,女兒鮑起靜是金像映后,兒子鮑德熹曾憑《臥虎藏龍》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令人惋惜的是,鮑方老先生在2006年仙逝,享年84歲。 第二位:浪漫版,1986年電視劇《屈原》——鄭少秋1986年的電視劇《屈原》講述的是屈原勸諫懷王遭受排擠,被貶為三閭大夫離開京城后的故事,更突出中年屈原郁郁不得志的部分。 劇中屈原由60后至80后非常熟悉的演員鄭少秋飾演,因為鄭少秋演過很多風流倜儻的男神角色,比如乾隆和楚留香等,所以在此版本,屈原的愛情故事亦相當有看點,人物浪漫色彩濃重。 1999年的電視劇《屈原》以秦國離間屈原與懷王的君臣之情為線索,講述了楚國末期的故事。屈原由蔣愷飾演,他曾在《三國演義》《黑眼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陽賦》等劇中有過精彩演出。 蔣愷的屈原形象氣質較為沉穩,是比較符合歷史中的屈原形象。本片的屈原經歷了大起大落,整體營造了一種悲涼的氛圍,讓故事在已知結局中更顯傷感。 第四位:話題版,2012年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楊志剛演員楊志剛曾在《大秦帝國》系列扮演過屈原,盡管戲份不多,但是話題度不小。有人說他在這里演得不錯,少見的演出了屈原的固執自負和傲慢古板;也有人說,他的屈原,過于像一個權臣,少了些文人的浪漫,但是無論如何,都看得出來,楊志剛想塑造一個脆弱而又堅強、孤高又激烈的屈原。 第五位:儒雅版,2015年電視劇《羋月傳》——祖峰在《羋月傳》開播之前,祖峰的屈原備受大眾期待。一方面,他本身的儒雅氣質和屈原的詩人形象有些許相似,另一方面,祖峰的演技很好,熒屏代表作眾多。只是可能由于大家期待過高,當劇集正式播出后,評價卻是中規中矩。 很多人吐槽,人物的造型過于繁冗,性格偏向規整,和傳統屈原的形象差別很大,少了一份熱烈情懷?;蛟S,這個版本的屈原心懷激蕩不外露,更需要觀眾細細品讀。 第六位和第七位:偶像版與少年版,2017年電視劇《思美人》——馬可&易烊千璽電視劇《思美人》講述了生于名門的屈原與民間女奴莫愁女相愛相惜,在同惡霸與權貴的斗爭中卷入了宮斗權爭、家國情仇的漩渦的故事。劇集的整體風格更清新,屈原也是一位年輕帥哥。 劇中的屈原由兩個人飾演,馬可飾演成年版,易烊千璽飾演少年版。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易烊千璽沒有經過任何表演培訓,出來的效果反而生動自然,加上造型清秀,令人耳目一新。 盤點了影視作品里的屈原,我們再來深度了解下歷史上的屈原。 真實的屈原,大約生于公元前340,卒于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由于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羋原。魏晉之后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這個問題。 羋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族群曾在商代遷徙至楚地。周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在位時,羋姓熊繹受周成王分封,正式建立諸侯國楚國,居住在楚國丹陽秭歸,即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屈原的出生地。 熊繹去世后,熊通即位。屈原為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名副其實的王公貴族。 任何時候,王公貴族都能享受到頂級的教育資源,屈原也不例外,加上他天資聰穎,少年時就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所以在長大后順利入朝當官,且在初期很受楚懷王信任,曾任左徒和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然而,誰的人生都不能始終一帆風順。后來的屈原,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而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為了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屈原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則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的局面。 他的變法大抵可歸納為六條:第一,獎勵耕戰,讓老百姓無論是務農還是出征,都有盼頭;第二,舉賢能,禮賢下士,廣招天下人才;第三,反壅蔽,破除君臣與老百姓之間的溝通障礙,讓楚王與百姓得以互通有無;第四,禁朋黨,以律法的形式約束杜絕貴胄和老世族結黨營私;第五,明賞罰,重嚴格用律條來約束將士的功過;第六,移風易俗,逐漸改善楚國的不正之風。 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其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包括《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在內,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些作品想象非常豐富,詞采十分瑰麗?!峨x騷》中大量運用神話傳說,把日月風云,都調集到詩篇中來,使辭采非常絢燦。 他還善于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比如,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 這種“香草美人”的創作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被往后的諸多文學名士學習借鑒過。 比如我們熟悉的李白,他的詩篇也是大量用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日月風云、山川湖海等意象入詩,構成了一幅幅雄奇壯麗的圖畫。 魯迅曾評價《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也曾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將《史記》與之比肩。 而屈原本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也是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與波蘭哥白尼、法國拉伯雷、古巴何塞·馬蒂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p>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p>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p>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p>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p>
“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p>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p>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p>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p>時至今日,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都是屈原留給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
注:圖文資料源自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