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初,深圳通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業科技”)IPO過會,兩個月過去了,這家公司卻沒有了動靜。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該公司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雖早在去年11月份向該公司發去求證函,但至今也未獲回復。
盡顯任性的通業科技到底隱藏了什么?
夫妻持有74.16%股權
家族的管理制度并不明確,管理理念容易沖突?!峨婗牽靾蟆方浾{查發現,根據通業科技招股書,謝瑋直接持有通業科技45.16%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雖然謝瑋是通業科技的第一大股東,但其沒有擔任通業科技的董事長,而是擔任其董事,且其于2019年4月才在通業科技入職。實際上,謝瑋一直從事醫學方面的工作。1988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其先后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擔任口腔科醫生、主治醫生的職務,但是通業科技是一家從事軌道交通機車車輛電氣產品的公司。謝瑋之前從事的職業與通業科技的業務差距甚遠。其第三大股東是徐建英,直接持有通業科技16.83%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徐建英與謝瑋為夫妻關系,兩者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持有通業科技74.16%的股權,均為通業科技的實控人??梢钥闯?,雖然謝瑋不曾從事軌道交通機車車輛方面的業務,但其丈夫徐建英卻從事過。而謝瑋自2012年12月放棄了主治醫生的工作,隨后加入了丈夫的公司。
市場人士認為,一直以來,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家族式企業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人才結構等方面存在弊端。家族成員之間容易通過控制董事會來影響公司的重大決策,有可能傷害其他小股東的權益。在聘用人員方面,容易“任人唯親”,在職工升職考量上,容易受道德影響優先給“有背景”的人升職加薪,可能導致其他人才的流失,對公司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市場質疑,這種家族式企業,若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表決權或其他方式對公司經營、財務決策、重大人事任免和利潤分配等方面施加不利影響,將存在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風險。
任性改財報
值得一提的是,通業科技曾于新三板摘牌前夕,進行大面積會計更正。
據相關報道,2017年9月4日,通業科技發布了2013年至2015年財報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羅列了數十項財務數據更正。更正事項影響到了三大報表,在資產負債表中涉及應收、應付賬款、存貨、盈余公積等科目;在利潤表中涉及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凈利潤等;在現金流量表中涉及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得到的現金,購買商品、接受勞務得到的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等,調整金額多至781萬元。
當時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時披露的2013年至2015年財報,是由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發布,上會會計師事務所承諾對財報的真實性承擔責任。然而,在2017年進行大面積會計差錯更正后,通業科技仍與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并在IPO時聘請該事務所對財報進行審計。
《電鰻快報》還注意到,據天眼查信息,董事長徐建英共有11條任職信息,其中擔任法人代表6家,擔任高管8家,擔任股東7家,與此同時,有實際控制權12家。尤為關注的是,徐建英目前共有7條周邊風險信息,并有96條符合條件的預警提醒信息。其中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英偉通投資有限公司有清算信息,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達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清算信息;此外,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通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也曾因合同糾紛而被起訴。
有市場質疑,董事長同時任職數家公司高管,實控十余家公司,如何避免利益輸送?
研發費用銳減22%
《電鰻快報》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通業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7億元、3.12億元、3.60億元、3.89億元。2017年、2018年、2019年,通業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21.06%、15.39%、8.27%,營收增速回落。而在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僅1.34億元,預計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約為3.10億元至3.3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23%至20.37%。
在研發投入方面,2017年至2019年,通業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418.96萬元、4635.97萬元、3603.29萬元,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97%、12.89%、9.26%。對比2019年與2018年,研發收入少了1000多萬元,減低了22.28%。2019年,通業科技營收增長,但是研發投入卻有所削減。
除了研發的降低讓人看不懂,該公司的客戶太集中也令人唏噓。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通業科技直接和間接向中國中車(601766,股吧)和中國鐵路總公司銷售金額合計為2.78億元元、3.14億元和3.42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89.18%、87.19%和87.81%。按同一控制下客戶合并口徑劃分,2017年至2020年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77.00%、77.44%、82.41%和79.77%。其中,中車系銷售金額占營收比重分別為50.17%、48.11%、62.50%、63.93%。“如果公司主要客戶的生產經營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財務狀況出現惡化,將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業內人士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