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關同志在內蒙古赤峰指出“…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基于“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理念著眼于推動農村社會進步、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積極探索以城帶鄉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渠道,更好地服務農民群眾,服務農村發展,服務社會和諧。宜賓學院方圓高校聯盟團隊開展了,“悟爾瑪之美,助鄉村振興”的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積淀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而坐落于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茂縣,受冰川靈泉的滋養,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圖一為羌族刺繡鞋墊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朝英 攝
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輩們就在這塊古老的士地上繁衍生息。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積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莎朗、羊皮鼓舞、席步蹴及鎧甲舞等這些體現地方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更是充分反映了茂縣羌族廣大人民群眾在勞動生產中樂觀向上、奮斗不息的精神風貌。
圖二圖三為茂縣古羌城節目表演莎朗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朝英 攝
每逢節日或慶典活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逢會必演,逢會必唱。但在目前勢不可擋的現代化進程中,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多彩,大浪淘沙,我國的優秀非遺文化已日益湮沒在滾滾紅生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而相對于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實體,可以以一種固定的形態被保存下來。它只能存任于人們的意識中,其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這無疑增加了它的傳承難度。茂縣以中國古羌城為中心,打造文化教育、文化保護、文化展示、文化研究四大基地,集中講好羌圣故事和民間故事、展示羌文化資源、開展羌族語言文字研究保護。利用鎮傳習所、縣傳習中心組織傳承人開展羌族語言文字教學、非遺進校園;推動以黑虎羌寨為中心的碉樓碉房建筑群及黑虎將軍墓、官寨保護區,以曲谷為中心的羌語保護區,以營盤山文化為中心的古羌文化保護區為重點的非遺文化保護;開展羌族文史資料、口碑資料收集整理,舉辦“羌年”、“瓦爾俄足”傳統節日慶典等方式,做好羌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展工作,對非遺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
圖四為茂縣古羌城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朝英 攝
2022年7月21日,方圓高校聯盟團隊來到茂縣中國古羌城,當天上午向景區初步了解了中國古羌城的的情況。接下來團隊在古羌城做了名為“阿壩州羌族非遺文化了解程度及需求調查”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方圓高校聯盟團隊認識到傳承和保護非遺文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感。因為非設保護,失去傳承人就意味著文化新裂。我們的祖先創造的干年非遺文化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失傳。重任在肩,責無旁貨。由此我們想到,何不從景區,從游客及其他一些社會群體中通過表演等形式宣傳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輝歷史和保護現狀,從而激發公眾的保護熱情。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培育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培育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全面推動文明對話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圖五為方圓高校聯盟團隊做相關的問卷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朝英 攝
圖六為方圓高校聯盟團隊活動最后留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文 何朝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