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打算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卻被告知已經在其他家銀行開通過了。而且我這才知道存在賬戶里的錢在退休前取不出來,還不能同時再在別的銀行辦理開戶了。”網友小吳在社交平臺上發帖吐槽,評論區里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當前,部分銀行存在業務人員在客戶未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為客戶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或者隱藏部分信息誘導客戶開通賬戶,從而引發客戶投訴的情況。業內人士指出,銀行應完善內部風控體系,拓寬消費者維權渠道等,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資料圖)
個人養老金開戶存亂象
客戶賬戶“被開通”
“辦銀行貸款時,中信銀行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我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和信用卡。辦業務的時候沒發現異常,回家以后在手機APP上查詢時才發現。我直接把業務員投訴了,銀行說是過幾天給我反饋,結果卻收到了被投訴的業務員的電話回訪。”陳乾(化名)告訴記者,當時辦貸款簽的材料較多,沒有注意審核每個文件的具體內容,以為自己簽署的都是貸款合同。
當記者問及銀行在收到投訴后是如何回復的,陳乾表示,“業務員回答得很模糊,并沒有承認錯誤。賬戶需要去網點才能注銷,所以又花時間跑了一趟網點才關閉的。”
記者通過中信銀行官網提供的聯系方式,致電中信銀行,該行人士稱,“具體情況并不掌握。假如確實存在,我們行里的要求肯定是需要員工合規操作。但有可能是個別員工出于業績壓力做了這樣的事。具體事情也不太了解,不方便多說。”
陳乾的經歷并非個例,不少消費者都表示自己遇到過類似情況。鄭州居民董林(化名)同樣告訴記者,近日在云閃付添加銀行卡時才發現,自己被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而此前對此毫不知情。此外,記者在調研過程中還發現,有銀行與用人單位合作,批量為單位員工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但員工對此并不知情。
張靜涵(化名)告訴記者,某銀行與所在單位合作辦理薪資卡,在此過程中銀行私自為其開通了賬戶。“銀行人員直接給我們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并說這是正常流程。后面我打電話投訴了,第二天銀行的人又來公司給我注銷了。”當記者問及用人單位是否擁有她的代理授權時,張靜涵表示“并不清楚”。
誘導客戶辦理業務
銀行屢被投訴
個人養老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因而成為了各家商業銀行“搶人大戰”的必爭之地。但由于投資期限長,不少客戶對此存在顧慮。有銀行員工對記者表示,“任務指標越來越重,開戶量已經由原來的每月10戶增加到每月100戶了。完不成的話,不僅會被批評,還會倒扣績效,實在沒辦法。但要是跟客戶解釋的話,就影響開戶繳存。”
事實上,銀行在客戶未知情的情況下為其辦理其他業務,或者未告知客戶全部信息便誘導客戶辦理業務,從而引發客戶投訴的現象并不罕見。9月4日,記者以“銀行虛假宣傳”為關鍵詞搜索某投訴平臺時發現,投訴量超1.1萬條。涉事銀行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沒有得到該有的知情權”是眾多投訴者對銀行產生的質疑之處。
“銀行私自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是違反法律法規的。”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告訴記者。根據有關規定,代理開立資金賬戶的,商業銀行應當要求代理人提供代理人、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證件的復印件、合法的授權委托書等。商業銀行對代理人身份信息的核驗應比照本人申請開立資金賬戶進行,并聯系被代理人進行核實。無法確認代理關系的,商業銀行不得辦理該資金賬戶開立業務。
“‘客戶被開戶’是一種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當行為。”某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一旦發現有此類苗頭,該行將第一時間主動聯系客戶了解具體情況,如非客戶本人操作,將與客戶一同排查,找到問題根源,堵住日常風險點,并會再次為客戶詳盡解釋賬戶特性,把選擇權交給客戶。此外,在實際工作中,該行會不定期甄選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工作提示,同時加強主動排查,落實營銷環節的客戶意愿確認工作。
業內人士指出,客戶被銀行工作人員私自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問題并不罕見,銀行應對此類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完善銀行內部風控體系,從源頭處杜絕這種現象;同時拓寬消費者維權的渠道以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