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黃薊馬發生規律與生活體現在哪里?
茶黃薊馬1年發生多代,廣東省1年發生10~11代,世代重疊,在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南方茶區,無明顯越冬現象,冬季仍可在嫩梢上找到成蟲或若蟲,但在浙江、江西等偏北茶區,以成蟲在茶花中越冬。一般年份,1—4月為低峰期,5月蟲口數量開始上升,7—8月波動較大,9月蟲口數量迅速上升,10—11月達到高峰期,12月下旬后蟲口下降。
茶黃薊馬趨嫩強,多在芽及芽下1~3葉吸食,蟲口比例:芽7.4%,芽下1葉29.4%,芽下2葉39.1%,芽下3葉20.1%,芽下4葉3.9%,成、老葉無蟲[4]。田間雌雄比例差別大,絕大部分是雌蟲,雄蟲很少發現,以兩生殖為主,也可見孤雌生殖,卵產于芽或嫩葉葉背表皮下,每雌均產卵35~62粒。成蟲活躍,受驚后常飛起,午間多棲息于葉背和芽內,陰天可全天活動,雨天或低溫下活動差,雨后天晴則特別活躍。成蟲無趨光,但對綠、黃色趨明顯。
綜合防治措施如何操作的?
4.1農業防治
一是搞好肥培管理,提高茶樹耐害能力,及時清潔茶園,減少茶黃薊馬越冬場所。二是及時分批采摘,可在采茶的同時摘除一部分成蟲、若蟲和卵,減少田間蟲口數量。三是結合采摘,適時輕修剪,抑制蟲口發生。
4.2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茶黃薊馬的天敵昆蟲,如草間小黑蛛、草蛉、瓢蟲、大赤螨、捕食螨等。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有利于天敵昆蟲繁殖,發揮自然天敵資源對茶黃薊馬的控制作用。
4.3誘殺法
利用茶黃薊馬對黃色有強烈趨的特點,采用黃板誘殺。具體方法:用25 cm×40 cm大小的黃板,兩面均涂上機油或凡士林,放置于茶行間,其高度與茶行等高,放置密度以450塊/hm2為宜。
關鍵詞: 綜合防治措施發生規律與生活特性發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