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進口的輕質循環油被勾兌成非標柴油,以低價擠占市場,造成巨額稅收流失,用油車輛還成為“移動的污染源”
每噸僅稅收環節至少流失1500元,單位含硫量超出國家標準1700倍,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且利潤最高可達50%……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在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采訪了解到,在嚴打走私柴油高壓態勢下,享受關稅優惠政策大量進口的輕質循環油,在調和加工后形成非標柴油,以低價迅速擠占市場,擾亂成品油市場秩序,造成巨額稅收流失,用油車輛成為“移動的污染源”。
基層執法人員表示,當前治理輕質循環油亂象仍面臨“無法可依”困境,建議完善法律法規,理順工作機制,形成治理合力。
原料零關稅進口,勾兌循環油替代走私油
國家對走私成品油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但自2019年以來,沿海一些社會經營商,利用零關稅進口的輕質循環油加工調和非標油大量流入市場。
據介紹,輕質循環油是原油生產的一種中間循環物料,與航空煤油簡單調和后即形成非標柴油,成本低廉、工藝簡單。輕質循環油大量從東盟成員國、韓國等地進口,享受優惠稅率甚至零關稅。
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圍繞此類非法油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貿易商進口再銷售給調油商——調油商調和成油賣給批發商——批發商分銷到建筑工地、廠礦企業或“自流黑”(即自設罐、流動加油車和黑油點)——“自流黑”再向終端車輛零售。
地處港區的匯通物流(防城港)有限公司,是廣西防城港一家大型油品倉儲企業,大量輕質循環油入境進港后被運往該企業的油庫。
傍晚時分,記者在廠區外看到,道路兩旁停滿了四五十輛油罐車,從車牌來看,這些車輛來自廣西、河南、四川、貴州等10多個省份。在廠區外的辦事窗口,10多位油罐車司機圍攏在一起,爭相報告運輸油品的情況,工作人員在“槽車進出庫登記表”上快速登記著訂單信息。
記者從“循環油”運輸登記表中隨機選取兩輛油罐車,使用交通部門GPS系統查詢其行駛軌跡發現,這兩輛車分別在南寧市三津小學附近和南寧市高斯特油庫卸油。
業內人士稱,這兩處都是輕質循環油調和點,非標油再從這里運往社會加油站、建筑工地或直接銷售給終端車輛。
“以前‘走私油’,現在‘循環油’。”中石化廣西石油公司經營管理部工作人員李敏隆告訴記者,“初步統計,2020年廣西市場非法油消費約200萬噸,包括海上走私成品油以及陸上加工的非法油,其中約100萬噸是由輕質循環油調和而成的柴油。”
記者近日深入廣西欽州、防城港、玉林等地采訪時看到,在港區附近及干線道路兩側停泊著不少“黑油車”,這些油車多是由淘汰的五菱車、廂式貨車等改裝后內置油罐,隨時給往來的大貨車、大卡車提供柴油加油服務。
記者在一個名為“標噸時代物流信息群”的微信群里看到,不時有人以暗語發送供貨信息,如“防城港北部灣大道,我們加水點是在下水哥加水點回頭150米”等等。
在匯通油庫外等候的江西牌照油罐車司機施某說:“以前都運輸走私油,這兩年打得太厲害,司機抓起來也會判刑?,F在循環油生意非常好,從廣西、廣東沿海油庫運到云南,拉到工地或私人加油站整車卸油,我們只負責運輸,其他事情老板搞定。”
每噸流失稅收至少1500元,含硫量超標最高達1700倍
記者調查發現,輕質循環油非標油以低價擠占市場,批發、銷售環節利潤巨大,造成國家稅收嚴重流失。同時,此類油品品質達不到國六標準要求,一些指標嚴重“爆表”,成為“移動的污染源”。
業內人士分析,以2020年7月為例,進口商進口輕質循環油價格約為每噸3100元,非標油市場批發價約為每噸3650元,零售價格約為每噸3750元,而同期合規經營企業的柴油批發和零售價格約為每噸5350元和6400元,差價分別高達1500元和2650元。一些“黑油點”銷售輕質循環油非標油的價格,最高達每噸近4700元,整個產業鏈利潤最高可達約50%。
記者采訪發現,一噸成品柴油在煉化環節征消費稅約1400元,銷售環節征增值稅約130元,還要繳納其他稅種,即使考慮部分非標油在銷售環節已繳稅,平均每噸流入市場的非標油在稅收環節至少流失1500元。
“輕質循環油非標油售價低、利潤空間巨大,可以說賺的就是稅錢。”李敏隆說,“按照廣西市場每年約100萬噸輕質循環油非標油的流通量,相當于偷逃了十幾億元的稅收。”
記者采訪發現,以輕質循環油調和油為代表的非標油亂象在廣西、福建、浙江等多地普遍存在,各地多次進行專項打擊。
“從2019年起,對加油站購進油品不按規定入賬、隱瞞銷售收入、不如實申報等涉稅違法行為啟動專項檢查。”廣西壯族自治區國稅局稽查局一級主任科員梁文基說,“2019年對842個民營加油站進行檢查,發現209個存在偷逃稅問題,2020年增加了對運輸和倉儲企業的檢查,又發現109個,累計查補稅款1.6億元。”
此外,以輕質循環油加工而成的非標油,經脫硫加氫后,其品質絕大部分達不到國標要求,不少車輛成為移動的大氣污染源。
“按照現行國六標準,每千克柴油含硫量不超過10mg,但在查處的案件中發現,輕質循環油非標油單位含硫量往往嚴重超標,大部分超過1000mg,不少達到5000mg,執法人員查到最高的達到17000mg,比標準高出約1700倍。”李敏隆說。
打擊面臨“無法可依”困境,市場治理難度大
基層執法人員表示,目前石油成品油管理有關法規被廢止,打擊輕質循環油非標油面臨“無法可依”困局,市場治理難度大。
2019年8月有關部門取消石油成品油批發倉儲經營資格審批,并將零售經營資格審批下放到地市級人民政府。2020年7月1日,《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也被廢止。
多位一線公安民警反映,上述兩個辦法廢止后,“有的調油商認為市場完全放開了”。
相關法律法規缺失,還造成公檢法機關在打擊非標油過程中認定不同。廣西欽州一名公安分局局長說,“辦法廢止后,2020年分局辦理了兩起非標油案件,但在以非法經營罪移送檢察院時,都因為證據鏈不充分,被移交給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只能進行行政處罰。”
記者了解到,閃點低于60攝氏度的油品屬于危險化學品,可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進行處罰,數額達到一定標準即可入罪。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治安總隊一級警長王軍說,近年來公安機關查獲的以輕質循環油為代表的非標油中,送第三方機構檢測發現,極少有油品閃點低于60攝氏度,不法分子通過改進工藝提高閃點,逃避法律制裁。
違法成本低,降低了執法震懾作用。廣西、福建多地辦案民警表示,實際中通常適用非法經營罪打擊非標油,案值達到5萬元以上才予以入刑。
“執法時發現,不法分子往往單筆轉賬金額控制在5萬元以下,頻繁更換收賬微信或支付寶賬號或使用他人賬號進行收款,案值金額小,構不成入刑條件。”廣西一位民警坦言。
法律法規亟待完善,治理合力有待形成
多位受訪的基層執法人員建議,系統治理輕質循環油市場亂象,必須完善法律法規,理順工作機制,形成打擊合力。
針對成品油市場領域的法律空白,應加快出臺關于促進石油成品油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地市級人民政府也應盡快針對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許可出臺實施細則,明確實施部門、審批程序、監管舉措等。
記者調查發現,除輕質循環油外,成品油市場還存在“化學試劑油”“導熱油”“變壓器油”等花樣繁多的名目,他們與正規柴油成分及功能類似,通過不斷變換品名打政策法規“擦邊球”。執法人員建議,由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稅務等部門聯合出臺針對此類非法油品的管理辦法。
除了形成打擊合力,還應該理順工作機制,形成治理合力。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廣西等地仍由商務部門牽頭負責成品油打非、打私工作,多位一線執法人員建議,在機構改革后,建議明確以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為牽頭部門,開展專項行動,強化對非標油非法銷售、運輸及偷稅漏稅等行為的全鏈條打擊。
部分業內人士建議,有關部門應科學評估輕質循環油進口稅收政策,對于進口輕質循環油并非作為化工原料而實際用于流通領域銷售的,需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一經查實,應按照成品油標準補繳消費稅,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