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帶你看完一部大片”
“某某帶你看電視劇”
“盤點影視劇中穿幫鏡頭”
這些視頻內容,你熟悉嗎?
未經權利人授權
將影視作品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
這樣的拿來主義
算不算侵權?
近日,73家影視公司視頻平臺關于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對侵權行為說“不”。
為什么會有這樣一份聲明?透露出怎樣的信號?又將為短視頻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如何促進版權產業有序發展,構建良性的網絡視頻版權生態?
《新聞1+1》連線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共同關注短視頻盜版問題。
影視公司發聲明 是正義?利益?還是權益?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這份聯合聲明所有的發布者,都屬于視聽作品的著作權人。他們發表聯合聲明是在依法維權,是一個正義之舉,同時也是在主張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不論長短、不談多少,必須尊重他人著作權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什么樣的短視頻作品涉嫌侵權?依據《著作權法》,使用他人作品無論長與短,也不論使用的多與少,只要你用了別人的創作成果,也就是說相關作品,那就必須得尊重他人的著作權。如果是在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的十二種具體情況內,則另當別論。除此之外,特別是有商業目的的經商的使用他人的作品,要事先獲得權利人的許可,必須署名,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同時要支付報酬。
短視頻“搬運工”,究竟怎樣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利益?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1.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來看,視頻平臺和影視公司本身投入了大量資金去進行視聽作品創作,應該有一定的回報,而有的短視頻平臺的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將影視作品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利益。如果短視頻作品都不經授權同意,而是把整個利益都留給短視頻平臺和主體,那投資人是無法得到回報的,這對于投資人來說是巨大的損失。2.短視頻切條改編等行為存在不尊重原創現象。短視頻在去切條,或者選擇改編別人的視聽作品時,有時也會有惡搞,或者篡改和歪曲的嫌疑,這種時候對于影視作品原著作權人的理念和價值觀也有一定影響。所以要規范著作權保護,應該讓著作權人自己來行使,他究竟用什么樣的模式來進行傳播。
誰該為侵犯版權問題擔責?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說得直白一些,誰在這里盈利最大,誰就應該承擔責任最多。目前從法律規定來看,對于短視頻平臺、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社會公眾這三方面,法律都有可追究責任的空間,但實踐中更多的是追究平臺的責任。因為平臺影響力大,也是最大的贏家。但目前來看,《著作權法》里也給了平臺一個空間,如果平臺不是明知的,而是屬于商業模式使然,由個人或公眾號上載了這些東西,日后可以由權利人去通知平臺刪除,如果刪除了,平臺可以免責,但如果平臺執迷不悟,可能會承擔非常嚴格的責任。另外,如果是一個特別知名的一種作品,平臺就不是屬于“應知”了,而是屬于“明知”,明知道這個作品是未經授權就去傳播,平臺應該有主動審查的責任。
面對海量的短視頻二次創作,一對一授權不現實,那又該怎么辦?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保護影視版權沒毛病,但也要為二次創作留由空間。這個問題也是全世界在著作權保護上困惑的問題,大家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在互聯網時代或信息時代,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使用者,如果都去遵循一對一精準授權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在法律上嘗試擴大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的權限,可能會引入延展代理。此外,也會通過版稅機制,也就是不用事先獲得授權,只要你用了別人的作品,就有繳納版稅義務。同時還有一些其他模式,比如開放授權等等,當然所有方式的探索嘗試,最終還是要尊重權利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讓權利人的投資得以回報。
如何看待有些賬號先賺取流量,再變身電商的套路?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目前一些營銷號的現狀是拿著別人的作品,或別人的知名度來推銷自己的東西,還有的把未經授權的圖書拿來在公眾號上引入,甚至推銷盜版圖書進行盈利,這種情況明顯是違法的。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市場,其實也和現在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大家都愿意看短平快的東西有關,但無論有什么樣的需求,都必須要尊重他人的著作權。
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將怎樣進一步保護著作人的合法權益?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平:2020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并將于今年6月1日施行。這次的修訂,加大了對著作權的保護力度。1.擴大保護范圍。比如將“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及其他視聽作品”,統一改稱為“視聽作品”。2.加大保護力度。引進懲罰性賠償,除了正常民法填平原則,對于惡意侵權行為,法院可以給予懲罰性一到五倍的賠償。這樣就有可能加大打擊力度,起到對侵權人的威懾作用。期待新的《著作權法》實施,能夠更加規范著作權保護市場。當然,類似侵權行為暫時不會一干二凈,就像這個市場、這個社會一樣,不可能杜絕犯罪,但形勢會越來越好。